2025-08-13 08:51:18 作者:龚键荣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透过新质生产力看绿色生产力 ——宁德四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在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技术工人对车辆进行出厂前的检测工序。 日前,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福建省绿色制造名单,12家宁德企业获评绿色工厂,其中多数企业来自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再添一抹“绿”。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当前,我市围绕“牢记嘱托、谱写篇章”主题主线,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在推动四大主导产业绿色化发展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宁德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的“含绿量”有多高?不妨透过新质生产力看绿色生产力。 绿色理念贯穿新能源产品制造全过程 今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超820万辆,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市场表现十分抢眼。 在全球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上汽宁德基地竞逐新能源汽车赛道,在短短几年间成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制造与出口基地,向世界亮出来自宁德的“绿色名片”。 走进灯火通明的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总能见到技术工人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忙碌的身影。总装是汽车制造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驻守各个点位的工人与智能机器人密切配合,确保与“一分钟生产一辆车”的生产节拍保持一致。 作为智能化绿色工厂代表,上汽宁德基地构建了“智能装备、智慧供应链、大数据智脑”三位一体的汽车智能制造体系,“绿意”无处不在。 “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和污染防治,上汽宁德基地实现单位用地面积产值、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综合能耗等指标均达到行业前5%的领先水平。”上汽宁德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从2019年正式投产,到入选中国标杆智能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再到实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目标,上汽宁德基地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宁德新能源汽车主导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锂电新能源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从三屿园区的上汽宁德基地驱车前往赤鉴湖畔的宁德时代总部大楼仅需十余分钟,两大主导产业同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清洁生产、低碳排放和绿色制造的目标追求十分默契。 依托材料及材料体系、系统结构、绿色极限制造、市场应用集成四大创新体系,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和储能技术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8年、4年位居全球第一,推动宁德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宁德时代不只是一家电池零部件制造商,也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零碳科技公司。”在宁德时代港股上市仪式上,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向全球投资者介绍了宁德时代在零碳科技领域的愿景与布局。 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口,宁德时代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系统转型。 近段时间,宁德时代在北方布局的首个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投产,以“厂中厂”合作模式协助赛力斯超级工厂打造绿色汽车价值链,参与打造的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投入使用…… 据悉,宁德时代将在今年实现所有电池工厂的碳中和,并积极对外输出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新能源化。同时,探索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与多方合作打造零碳岛,共建零碳产业园,打造全域零碳示范城市。 新材料产业撕掉“高能耗”旧标签 提起金属冶炼,人们总是将其与高能耗、高污染联系起来。然而,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传统工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 疏港路旁,宁德铜材料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中铜东南铜业的生产基地坐落于此。近年来,在中铜东南铜业的引领下,福浦铜铝精深加工、嘉元铜箔、声荣铜渣综合利用等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形成集铜冶炼、铜精深加工、铜再生循环于一体的较完整产业链条。 节能增效是中铜东南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该公司上半年主要生产数据显示:铜精矿处理量、阴极铜产量、硫酸产量同比均实现增长;体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指标中,余热发电量升了,矿产阴极铜天然气单耗、矿产阴极铜综合能耗降了。 “铜冶炼的过程之所以越来越‘绿’,答案就藏在生产车间里。”中铜东南铜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火法厂通过建设重点关键设备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检修费用节约10%;电解厂完成行车双极吊具、阴极机组预加热洗涤水箱等创新改造,大幅节约生产电耗;硫酸厂围绕降低吨酸能耗开展系列技改攻坚,上半年平均吨酸电耗创历史新低…… 作为福建省铜冶炼行业能效“领跑者”,中铜东南铜业持续紧扣绿色低碳低成本数智化转型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赋能,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推进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多项聚焦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获评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不锈钢新材料与铜材料同为宁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的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福安市湾坞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园集聚了青拓、甬金、宏旺、瑞钢、奥展、青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形成不锈钢全产业链。 创新赋能产业活力涌现 轻量化复合上盖提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大面水冷扩充换热面积保障4C超充稳定运行;双重底部防护可抵抗高强度冲击……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技术,进一步缓解“里程焦虑”,让行驶更安全。 清晨通勤时,一键开启“战斗模式”,座椅自动调直、导航同步公司地址;周末露营时,切换“慵懒假日”,天幕透光率调至50%、音响播放白噪音……借助可编程座舱技术,用户可自由组合几十项功能,打造千人千面的专属“移动生活空间”。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 技术创新的“引擎”轰鸣不息,驱动智能座舱和车载软件越来越“聪明”,电池系统、芯片持续迭代升级,更带来生产线变革,汽车制造的逻辑正从“物理叠加”向“智能共生”升维。 走进赛力斯超级工厂,1600多台智能终端与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焊接、喷涂等生产环节自动化率实现100%。“采用AI视觉检测技术,十几秒钟就能对单一零部件的几十处卡口完成全部检测,有效保障产品一致性和出厂品质。”赛力斯超级工厂总经理曹楠说。 “十四五”以来,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深度应用,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新”提“智”的缩影。 坚定走“品牌向上”之路 7月29日,重庆,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举行。这家新央企拥有117家分公司和子公司,主要经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等业务。 “这是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格局变革中增加了确定性。”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铁说,汽车新央企的诞生有利于带动汽车产业资源整合,优化组织结构,放大规模效益。 面对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国际竞争加剧、产业格局重塑等挑战,“十四五”以来,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企业,一系列有力举措和创新实践接连落地,持续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7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践行“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承诺,重点车企在行动——中国一汽组建跨部门专项工作组,形成闭环管理,并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专项支持;广汽集团构建覆盖“订单下发—验收入库—对账结算—货款支付”的全流程管控体系…… 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坚定走“品牌向上”之路成为全行业共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立金表示,我国汽车产业正从“规模发展”迈向“价值创造”,从“跟随发展”转向“引领创新”,面对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加强基础原创技术研究。 “产业链上下游需进一步强化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新,持续推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迭代升级,赋能智能底盘、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跨系统融合,着力从源头上突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赵立金说。 从原料、冶炼、热轧、冷轧深加工到不锈钢制品的所有环节,都能匹配专业的生产企业。 不锈钢耐腐蚀、高强度、易清洁,且可100%回收,这些优良特性使之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依托青拓研究院,青拓集团在不锈钢绿色制造、高性能应用和循环经济领域精耕细作,推出一系列“含新量”“含绿量”极高的首创工艺、首发产品。 “青拓集团全球首创铬镍系不锈钢RKEF-AOD双联法冶炼工艺,这一创新工艺省去传统工艺中镍铁二次熔化,避免了二次污染,实现有效节能减排。”青拓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6月,国家标准《建筑屋面和幕墙用冷轧不锈钢钢板和钢带》正式发布,新增青拓先进高强不锈钢。相关不锈钢产品曾应用于中国南极秦岭站、重庆东站、三亚三角梅迎宾塔等重大项目,展现出优异的高可靠性、高耐用性,显著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 走进不锈钢产业链下游的福建宏旺年产60万吨四机架连轧连退酸洗联合机组生产车间,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产线集中控制,单位能耗较传统生产线降低20%,生产效率提升20%。 “如今,福安已经成为全球单体最大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不锈钢产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福安市不锈钢产业专班相关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普遍形态,市委、市政府着力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正是宁德建设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的题中之义。新时代新征程,我市将持续完善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加快建设“电动宁德”,探索建设“近零碳工厂”“近零碳产业”“近零碳园区”,构建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