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08:33:24 作者:吴通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盛夏,驱车从寿宁县城前往西部的托溪、下党,满眼皆绿,一排排挺拔的树林、一条条清澈的溪流、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屋从眼前一晃而过,展现的是一幅山清、水秀、地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提出“拆到位、扫干净、摆整齐、抓美化、保畅通”标准和要求,各乡镇结合地域特点,找准定位,将村庄清洁行动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确保行动落地见效。 下党乡下屏峰村 乡间处处皆风景 “这些破破烂烂的搭盖物拆除之后,眼睛都亮了。”6月24日,正在村边观看村民们建设休闲场所和花圃的寿宁县下党乡曹坑村93岁老人蔡尚文对村庄的整治成果感到由衷地高兴。 曹坑村在开展“五破(破棚子、破灰楼、破旱厕、破房子、破广告牌)”“五乱(乱占道、乱摆摊、乱堆放、乱停车、乱搭建)”的整治中,对村中的危房、灰楼、溪面小卖部及鸡棚鸭舍等全部拆除,并对拆除后的地点进行绿化或改造成休闲场所。结合“百村千树”绿化美化项目,曹坑村在房前屋后及2公里的农村道路两旁种植银杏、枫香、杜英树等,撒下格桑花种子,让村庄景色十分养眼。 寿宁县结合疫情防控和“两高一线”专项整治,着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各乡镇持续发力、攻坚克难,推进“两违”、“两乱”整治,对占用街道、河道的街面店铺、塑料雨棚、临时摊点、鸡鸭舍等违章搭盖进行拆除清理,全县拆除各违建搭盖500多处。 芹洋乡金钟洋村 全民参与,结合“家园清洁行动”,各地组织群众对村边及房前屋后的杂物和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并实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芹洋乡在村“门前三包”标识牌设置二维码让群众举报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定期公开最美庭院的照片,开展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托溪乡成立斗笠护卫队,利用智能音箱播放人居整治宣传内容。凤阳镇评选出首批最美庭院46户。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全县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817吨、淤泥1061吨、农业生产废弃物290吨,清理村内水塘102口、沟渠168公里,所有村庄基本实现了整干净目标。 与时同时,多措并举抓美化,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普及乡镇公厕、村庄公厕。在高速路、二级路沿线完成民房立面整治1573栋、坡屋面改造740栋、绿化91079多平方米、土坯房整治244栋,完成村庄绿化900亩。全县涌现塘洋、大韩、泮洋、下屏峰等美丽村庄,形成8条串点连线的乡村景观带。 武曲镇塘洋村 “三项机制”见成效 寿宁县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上优先位置,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并建立责任落实、激励鞭策、督查考核“三项机制”。出台《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评方案》《2020年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关于分解下达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要指标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逐项分解任务,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完成时限,推进落实。托溪乡以“小切口”做活“大文章”,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修建生态护岸、防洪堤、拦河坝、江滨公园和休闲步道长廊。全民参与,让村民们从过去的“旁观者”“局外人”变成现在的“参与者”和“主导者”。托溪村河道管理员刘章辉说:“环境的改善,让村民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往河道仍垃圾的没有了,路面丢纸屑、果皮的也少了。” 净整洁的下党乡碑坑村 为破解“垃圾围村”难题,寿宁县建立健全村庄清洁“五个一”协作推进工作机制,一周一盘点、一旬一调度、一月一晾晒、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让大家看到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的乡村,又看工作滞后的乡村。同时县、乡和相关部门领导设置微信群,将好的美丽景点和卫生死角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县领导即时点评,“亮亮脸”激励先进奋力前行,“红红脸”鞭策后进迎头赶超。 根据《寿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及其考评办法,去年以来,寿宁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环城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妇联和两办督查室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对全县14个乡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了三轮六次检查督导,采用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走访查看了全县120个建制村,并进行了考评。对考评前三名的乡镇分别给予奖励,让全县村庄清洁行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三项机制”让乡村“颜值”再提升。(闽东日报通讯员 吴通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