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柘荣王家山:生态养猪 绿色发展

2020-07-09 10:59:28  作者:陈映红 吴枋宸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走进柘荣县东源乡王家山村,干净整洁的道路,很难想象这里原先是蝇虫满天飞的脏乱差村庄。王家山村位于柘荣县东南部,辖内有5个自然村、93户人家,一直以来王家山村村民以养猪谋生,但无序散养也严重污染人居环境。

“过去王家山村弥漫着猪粪恶臭,客商也将王家山列入‘过滤名单’中。”王家山村主任郑乃顺说,因环境差,一度阻碍了王家山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改变现状、响应政策号召,王家山村积极探索一条生猪养殖转型之路。2017年年初,全村开始整治不合规生猪散养户,拉开了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序幕。整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要改变村民几十年养殖习惯谈何容易?

“整治初期,我们遇到各种困难,村里散养户抵触情绪大,违建猪棚被拆除后,为了规避政策,村民甚至将猪拉回家里散养。”郑乃顺无奈地说。

2018年8月,在郑乃顺的带领下,村委班子逐户逐人上门做思想动员,鼓励群众转岗转业。在连续召开8场生猪养殖协调会、做通40多户散养户群众的思想工作后,2018年底,王家山村散养户彻底清除。

“村委当时承诺:一头猪可补贴100元,还开发100亩茶园按量分配到户,于是我们先行将猪进行低价处理了。”王家山村村民吴奶金说。

2019年8月,为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国务院要求地方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并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王家山村群众的养殖意愿再次高涨起来。王家山村村委根据实际,召开10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和群众共同讨论生猪养殖问题,避免村内生活区因生猪养殖导致污染回潮。最终,村委决定向东源乡党委、政府申请生猪养殖项目,并由村委牵头所有养殖户入股成立柘荣县宇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程序报批、规划选址建设集中养殖场。

据悉,该养殖场于2020年3月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并开工建设,今年7月全面完工、正式投产。养殖场占地16亩,总投资约3000多万元,目前由群众自筹入股1000多万元。建成后,每年可出栏4000头猪,按一头猪纯利润3000元估算,每年收入约2000万元。

“王家山村每户村民分到了2亩茶园,村中还有200多亩田地用于种植水果、建设荷花池。考虑到生猪养殖可能污染回潮问题,我们将猪粪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可以做茶园的有机肥,沼气提供燃气,尾水汇入村里农业产业园进行生态种植。”郑乃顺说。

不同于传统养殖,新型规模化养殖统一养殖、管理、销售,提高猪肉品质,带动群众创收的同时,工艺上更加科学、环保。猪粪经过干湿分离、沼气化粪发酵、沉淀过滤等环节后得到有效利用,最大限度解决废水污染、粪便污染问题,形成的整套循环生态链还将成为王家山村打造生态化农业产业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养殖场建成后,县农业局派人前来指导,我们将组织养殖户到外地培训养猪知识。届时,我们还将发展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相信王家山村会越来越美丽,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提到未来,郑乃顺满脸笑意。(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陈映红 吴枋宸 通讯员 林少玲)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