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霞浦:美丽蝶变 幸福满满

2020-08-04 10:19:42  作者:颜晨曦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以大地为画布,以黄、白、紫、绿四种水稻为颜料,清晰勾勒出霞浦山海相依、稻花飘香的旖旎风光,一幅题为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就是霞浦县松山街道沙塘里村的彩色稻田,前来观赏的游客还带动了周边果蔬采摘,为村民增收20多万元。

松山街道沙塘里村彩色稻田 郑培銮 摄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火车头”。霞浦县出台《霞浦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霞浦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大做强“8+1”特色产业,建设优势主导产业项目9个、县域产业发展项目3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9个。海带苗是霞浦群众创新发掘的产品,今年预计产量可达5000吨、产值达6亿元,市场空间超10万吨,增创收入15亿元以上。

凭借“滩涂摄影天堂、休闲度假胜地”两张金名片,霞浦完善旅游设施,加强旅游线路规划建设,将沙滩、岛屿、浅海滩涂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加快发展乡村民宿,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全面发展。

溪南镇东安海面,海参养殖渔排上一片繁忙 夏斌 摄

一年来,霞浦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下党乡乡亲们回信重要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地域特点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高质量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海是霞浦最大优势、最大资源,用好海的优势和资源,就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位于溪南镇七星村的宏邦公司,带头响应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和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号召,将木质泡沫小网箱全部改造成美观抗风浪的环保型大网箱和环保塑胶渔排。公司负责人董祖说,现在养殖环境改善,海产品质量提高,更要懂得保护海洋环境。

截至目前,全县共清退禁养区渔排7.7万口、贝藻类3.3万亩;养殖区和限养区升级改造标准渔排47.4万口、深水大网箱505口(相当于标准渔排2.6万口)、贝藻类27.7万亩,自行退养渔排14.9万口、贝藻类8万亩,海区“颜值”全面升级。

随着禁养区清退及可养区改造任务的圆满完成,霞浦县将致力于6个示范区的服务功能提升和模式创新,打造海上新社区。董祖在渔排上建起了20套“海上民宿”,尝试渔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海上休闲综合体。“游客来这里旅游,可以在此钓鱼、喂鱼、品尝海鲜、住宿,还可以随渔民乘船出海体验拉网捕鱼。”董祖说,希望在这片美丽的海域建设最美“海上民宿”,吸引更多游客。

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霞浦县举办2019中国霞浦休闲海钓精英赛、2019年自行车联赛(三沙站)爬坡赛,组建乡村振兴讲师团、9支理论宣讲轻骑兵、120支文化队,线上线下开展“三下乡”等活动,一系列大手笔谋划加快推动了文旅融合,深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长春镇长溪村村口,瓜农们正把核电员工订购的西瓜装运上车 夏斌 摄

沙江镇坝头村杨梅喜获丰收 夏斌 摄

沙江镇涵江村年产“雏核”牌晚熟荔枝50万公斤 夏斌 摄

东吾洋畔的葛洪山茶园内,茶农正忙着采摘春茶 夏斌 摄

“全国文明村”长沙村,全村312户1270人,是库区移民重点村。近年来,该村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了风格古朴的 “长沙书苑”、移民展示馆;实施以农民油画创作、民间工艺美术、农民书画创作等为核心的“文化脱贫工程”;引进众多文化团队驻创,成为各类艺术策展、文化沙龙、乡村音乐会等文化艺术活动聚集地,积极探索出一条“文艺+文旅+文创”的乡村振兴之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目前,长沙村正在筹划建设文艺民宿和休闲文化一条街,吸引更多文化名人入驻,使得文旅产业真正形成规模和生态链。

育新机,开新局。霞浦县正以坚定坚决的行动,不遗余力地推动回信重要精神在霞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谱写村强民富新篇章。(闽东日报通讯员 颜晨曦)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