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信用卡提示:离电信诈骗远一点 靠平安幸福近一点

2020-09-30 16:05:00  作者:王寒 俞正林   来源:民生银行   责任编辑:王予捷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虚假金融广告等经济诈骗行为花样繁多,危害极大。为增强消费者识别、防范经济诈骗的能力,民生信用卡中心化身“打假小能手”,收集梳理了几类诈骗案例,为广大消费者揭露金融诈骗把戏、剖析犯罪套路,让“李鬼”们无处遁形! 

1.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黄某接到自称公安局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有人以黄某的名义开了一张银行卡,里面有58万元存款,涉嫌洗黑钱,要把情况上报法院。之后,一名自称法院工作人员的人致电黄某,称为保证资金安全,需要黄某把钱转到法院指定账户。黄某拨打114查询,发现刚刚的来电号码与某法院的总机号码一致,将90万元转入指定账户导致被骗。

案件启示: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办理案件有固定工作流程,不会仅通过电话通知案件当事人,也不会要求当事人进行转账汇款。如有疑问应立即报警。

2.虚构“退税”、“退改签”诈骗

刘女士购车后不久,接到当地来电,称其新车购置税应按5%缴纳,但误按10%缴纳了,故需将多缴的税款退还。因对方描述的购车情况属实,且车主姓名、购买车型、时间等详细信息完全正确,刘女士来到银行ATM,准备按照对方的指示输入所谓的“税单编号”和自己身份证后五位,进行所谓的“账户信息确认”。经银行工作人员的提示,才恍然大悟,避免被骗。

案件启示:对各种优惠、退税政策应向国家主管单位核实,如遇疑问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3.编造虚假信息诈骗

喜爱音乐类节目的王某接到一条短信,称是国内一档正在盛行的音乐类节目组发来的,祝贺他获得了“场外抽奖活动”大奖,要求他支付保证金及税款。王某激动万分,按照对方指示给对方汇了款,等了几个月“奖品”也杳无踪迹,才发现被骗。

案件启示:接到中奖等信息时,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中奖内容,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如遇疑问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4.网络购物诈骗

李某在一次网络购物后,接到自称商家的电话,称所购商品下架,要为其退款。需要李某通过ATM进行银行卡验证,由商家操作退款。李某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后发现自己卡里的现金被全数转走。

案件启示:网络购物时,应注意:尽量使用正规网购平台购买商品;如发现网站要求支付预付金、手续费、退款等情形时,应主动与网站客服人员联系,谨慎操作;如发现网站有不法行为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5.以金融机构或银行工作人员名义诈骗

陈某接到某银行发送的短信,称陈某网银盾牌口令即将过期,要求陈某登陆网站升级。陈某信以为真,登陆了短信提供的网址并输入了个人信息,导致账户中的数十万元被转走。

案件启示:收到金融机构的短信号码发送网银或系统升级信息时,应通过金融机构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方式核对相关信息,不轻易点击短信链接,防止登陆虚假网站被骗。(通讯员 王寒 俞正林)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