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做到“四个注重” 宁德市场监管局解“小作坊难题”

2020-11-19 15:39:16  作者:吴文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宁德11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吴文伟)“卫生脏乱差,还怕乱添加”,这是广大群众对小作坊的普遍印象。如何打造高标准小作坊,有效规范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在11月19日上午的新闻通报会上,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告诉了我们答案。

作坊虽小,但“辐射”不小。遍布城市农村、街头巷尾的小作坊,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食品生产行业里不容忽视的部分。“2019年起,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小作坊三年综合治理,通过完善产品目录、强化过程监管、实行包装销售、实施示范创建等方式,对小作坊的生产加工环境、工艺流程、加工业态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调整。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全市小作坊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监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宁德市市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卢刚在通报会上介绍到。

通报会现场。吴文伟 摄

注重应纳尽纳:地方特色食品有了“身份证”

多年以来,小作坊食品都是按照《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的要求实行目录管理,只有列入目录的产品才允许生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需求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地方食品传统技艺、口味的唤醒,原有的目录产品难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因此,宁德市在组织专家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调整充实了《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食品目录(2020年版)》,今年2月份已经市政府批准公布实施。《目录》扩充了产品类别品种明细,扩大了目录实施区域,明确了产品定义、执行标准、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和检验项目,共收录16类31种62个传统、低风险食品,为传统地方特色食品办理“身份证”提供了基础保障。

注重过程监管:小作坊正式编入“正规军”

周宁县的鑫灿面条加工坊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小作坊,业主夫妻每天都将作坊打理得整洁有序,街坊邻居成了这里的常客。但业主并不懂该如何申请小作坊核准证,也不知道自己的生产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更没有规范管理的意识。对此,周宁县市场监管部门从准备申证材料,填报申请书和制定各项制度记录入手,对作坊的流程、布局、设备等开展“手把手”现场指导。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顺利领到了小作坊核准证,正式编入“正规军”。

“顾客到店后,看到我们有证而且环境卫生,也愿意再次光顾。”小作坊业主发自内心地说到。

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指导周宁县鑫灿面条加工坊。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图 

注重包装销售:小作坊食品穿上了“新衣服”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把落实小作坊食品包装销售,作为规范小作坊食品监管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从今年7月1日起,率先在全省实行小作坊目录内食品全品类包装销售,主要是在食品包装(或容器)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或配料表,以及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核准证书编号等基本信息。目前,全市 255 家持证小作坊包装销售率达95.5%,涵盖黄酒、米粉、湿面、豆制品等主要产品。

其中,柘荣县会蒸熟食加工坊在柘荣县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领到了核准证,其生产的鱼饺也顺势穿上了“新衣服”全面更新了包装,明确了包装上的标签信息,走进了超市,而且搭上了电商快车,销售范围和辐射半径较原来大了许多,产量和销售额较原来有较大幅度增长。

“我切身体会到有了‘身份’的快乐!”。该作坊业主由衷地表示。

注重提档升级:小作坊迈上发展“新台阶”

规范有序发展是保证小作坊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按照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标准要求,开展小作坊生产加工集中区建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小作坊和地方特色食品品牌,促成一批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

如福安尝试打造了“农户+农业合作社+文旅体验+电商”的穆阳线面小作坊集中区,古田探索开展“分工协作、统一生产”的平湖红曲小作坊集中加工方式,福鼎在围绕“福鼎小吃”开展集中加工配送“直营+加盟”的小作坊生产经营模式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桐山江记鱼片制作技艺”已经由福鼎市渔片江食品有限公司取得了小作坊核准证书后顺利实现量产……各地都陆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地方特色美食。

福安穆阳线面作坊。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