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屏南路下:绿色生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0-12-01 10:28:16  作者:林强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航拍下的凤林村

初冬时节,天气微凉,走进屏南县路下乡门里村,小桥流水,树木葱茏依旧,农家小院里果蔬绿植随处可见。“每天闲暇时,村民们都会沿着溪边步道散步,满眼都是好风景。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门里村副主任高尊贵高兴地说。在他的身后,穿村而过的柏源溪清澈见底,两岸正在实施的生态护岸项目已接近尾声,几名工人正在挥锹挖土,栽种树苗。美丽的田野上,栽植好的一排排树苗错落有致,昂然挺立,孕育着绿色的希望。

近年来,路下乡以“绿盈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结合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振兴生态建设。

绿色生态彰显乡村美丽新形象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建设美丽乡村,是路下乡一直在探索的命题。

“以前村里没有垃圾桶,垃圾只能堆放在家门口,不仅难看,还产生难闻气味。现在有了便民垃圾桶,村里垃圾不见了。”路下村村民杨大婶说。

近年来,路下乡以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为契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清、净、整洁”工程、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变得精细化、常态化。目前,路下乡全面完成1595个旱厕改水厕工作任务,11个行政村和3个自然村雨污管网铺设、路下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罗沙洋、路下、凤林、富塘等村美丽乡村建设。

“在这样干净、整洁的村子里,随便拍一张照片,就跟电影画面一样美。”路下乡乡长陈家宠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还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整洁的人居环境,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优良的生态环境离不开健康的水系。“为了提升柏源溪水质,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实施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投入1200多万元,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修建沿岸景观步道以及绿化。”陈家宠说,与此同时,路下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着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流环境。

村容整治、水系治理……一项项重塑乡村形象的生态环保措施不断落地生根,让路下乡村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设施日益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一步步改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的认识。路下乡党委政府用实际行动逐步描绘出新时代绿色生态的乡村新形象,逐步打造出一个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昔日的山区贫困乡,如今已处处焕发生机盎然的新景象:岭头村茶韵飘香;罗沙洋村水景旖旎;凤林灵峰覆盆子漫山遍野;门里百香果、芳院七溪葡萄挂满枝头……环境更靓了,绿意更浓了,越来越多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

绿色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生态资源只利用不保护,坐吃山空不行;如果单单守着绿水青山,不会科学利用,不善永续利用,也换不来金山银山。

近年来,路下乡积极融入县全域旅游发展部署,立足生态优势,盘活资产资源,深挖文化内涵,瞄准人们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让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成为“聚宝盆”。

“路下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仙山松海景区坐落于此,是‘北方少有,南方仅有’的高山牧场,是集休闲、度假、避暑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陈家宠说,从2019年起,屏南连续两届举办的中国·屏南福建省自行车邀请赛就是以仙山牧场为终点,全国各地的自行车选手齐聚路下,有力提升了路下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路下乡积极推进仙山松海、芳院、罗沙洋传统古村落、门里、路下古民居、中秋生态竹业观光园等资源开发,设计精品红色旅游带,引进优秀文创人才入驻传统村落开展文创规划、古村落修复及配套设施建设、民宿项目等,创新“产业+生态+旅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路下乡平均海拔860米,是典型的高山生态乡,适合优质蛙品种养殖。路下乡中秋村佳源棘胸蛙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杨福官是路下棘胸蛙的养殖大户。“路下山高林密,水质清新,是养殖棘胸蛙良好的天然环境。”杨福官说,依托路下的生态优势,棘胸蛙养殖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目前基地年产值达400多万元,还带动了16户贫困户脱贫。

不仅如此,路下乡的气候还十分适合花卉、茶叶、竹木等生长。近年来,路下乡积极引进高山冷型鲜切花、多肉、金珠伞等花卉,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同时,持续扩大食用菌、巨峰葡萄、百香果、山地鸡、竹荪等农业产业规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丰富特色种养内涵,一村一品已初显规模。

“我们还通过毛竹造林、竹山道路建设和修复等方式扩大毛竹林面积,充分挖掘竹木资源潜力。”陈家宠说,目前,路下已开发加工1200多亩竹林,产量达2.4万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

路下乡通过挖掘生态资源禀赋,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催生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下一步,我们将借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干热潮,继续加快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新型特色产业的规模,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陈家宠说。(闽东日报记者林强 通讯员 张声平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