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让“好戏”一直传唱下去

2020-12-17 08:24:30  作者:陈薇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锣鼓齐响,曲声悠扬。

在近日落幕的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上,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一曲唱毕便博得满堂彩,老戏迷们直呼“听得过瘾”。

四平戏又称为“庶民戏”“闽北四平戏”,其渊源于明代“稍变弋阳”的四平腔。四平戏自明后叶传入屏南龙潭村以来,至今已传15代,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四平戏之仅存硕果。

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属民营公益性质法人单位,其前身可追溯至屏南龙潭四平戏民间剧社。近年来,剧团配合屏南县委宣传部、文体与旅游局、文联等部门与单位开展了四平戏资料的抢救、整理和出版,运用文字、图片、音像、多媒体等技术方式对四平戏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并开展传习培训活动。由此,四平戏才得以可持续发展与传承。

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拥有戏曲创作表演、音乐表演、舞台管理、剧团经营等人员30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秀雨、陈大并,省、县(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玉兴、陈官铁、张雪妃等10多位。目前,该剧团为国家级项目四平戏保护单位,拥有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四平戏传习所与艺术排练厅,保存有清代以来珍贵的四平戏艺术与档案资料。近年来,在省、市、县支持下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项目保护、传承与剧目排演及惠民演出。

2007年、2012年、2016年、2018年剧团开展四平戏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并与屏南县职业中专学校、屏南县古峰二小联合举办培训班,开展四平戏普及性教育教学,编写小学版乡土教材《屏南四平戏》,录制教学资料,制作教学APP等,收集教育视频5学时。剧团还组织非遗传承人完成《中三元》《判白蕉》《虹桥渡》等传统剧目改编,完成《甘国宝》《擒董六》等5个新剧目创作与排演。此外,屏南龙潭四平戏剧团积极参加文化惠民演出,2017年,进社区、校园演出50场次;2018年,进社区、农村、校园演出56场次;2019年1月至今,演出30多场次,为有效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戏作出突出贡献。

2007年6月,该剧团参加“全国珍稀剧种展演”,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2017年7月,参加“福建省精典百折汇演”,获优秀组织奖;2018年3月,参加福建省“水仙花”比赛,获得好评。

“6月到9月这4个月的每周五、周六晚上,剧团在龙潭村祠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来看戏的村民和游客很多,有的跟着一起表演,有的拿手机拍照录视频,大家都很有兴致。”剧团负责人陈官购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四平戏的宣传和推广中,他希望将这台“好戏”一直传唱下去……(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