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8 12:09:54 作者:龚键荣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垃圾分类新时尚 引领文明新风尚 ——东侨开发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综述 “晴天臭烘烘,雨天脏兮兮,夏天招蚊虫”,这曾经是东侨开发区不少社区垃圾投放点的真实写照。由于生活垃圾未分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被混合投放至露天垃圾投放点,影响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 如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关键是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一年多来,东侨开发区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责任体系,规范设置并加强管理分类收集设施,落实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员制度,自主研发应用“水滴分”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以“绣花针”功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 “水滴分”平台手机界面 智 能 化 管 理 “水滴分”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 每天上午七八点钟,东侨开发区华侨新村社区华侨新村小区居民陈世伟总会准时下楼,将已经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正确投放至垃圾分类屋,从而获得积分。他说:“以前丢垃圾时不讲究分类,剩菜剩饭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投放,现在大家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 垃圾分类管理员为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登记积分 在华侨新村社区,和陈世伟一样从转变观念到付诸行动的居民还有很多。作为东侨开发区首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社区,华侨新村社区的试点经验破解了生活垃圾“分不清”“不愿分”的两大难题。 2019年12月,东侨开发区出台《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逐步从试点到全面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居民以归侨为主的华侨新村和以外来人口为主的新能源社区成为首批试点社区。 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无异于是一次对传统生活理念的大变革。东侨开发区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为了避免再走弯路,既借鉴了兄弟城市的成功经验做法,又因地制宜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垃圾分类齐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尚。”启动试点工作以来,东侨开发区在华侨新村社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包括发放宣传折页、制作推送动漫视频、入户宣传引导等,广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在口口相传间,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营造了人人知晓的良好氛围。宁德市城市管理局东侨分局按照部门职责,推出全省首个政府自主研发的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平台——“水滴分”,在试点社区先行推广应用。 据了解,“水滴分”平台采取“一户一码”实名制,可全面准确监测用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精准计算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确保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到位,使问题在平台精准发现,在小区靶向解决。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后出示手机二维码,由垃圾分类管理员扫码,根据垃圾投放准确度和垃圾重量为居民积分,所获积分可在积分商城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抵扣物业费、购买家政服务等。 引入激励机制是东侨开发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精准之举。在推广注册“水滴分”平台时,广大居民无形中又接受了一次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积分兑换奖励激发了居民内生动力,对垃圾分类工作热情不高的居民从“不愿分”变为“乐得分”;积分排名推动了习惯养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仅要正确分类生活垃圾,还要定时定点投放。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华侨新村社区居民获得奖励 去年5月8日,东侨开发区在华侨新村社区首次举办“水滴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公益活动,吸引上百户居民热情参与。许多老年居民也赶了回时尚,亮出积分,兑换垃圾袋、抽纸、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整个操作流程简单方便。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水滴分”平台有效提升了试点社区的垃圾分类知晓率与居民参与率,如华侨新村社区的注册率高达98.2%。在此基础上,东侨开发区于去年7月开始在所辖10个社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比原定方案提前了一年。 规范化管理 垃圾分类屋美化环境又实用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在过去,扔垃圾对水岸阳光小区居民来说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将大包小包的垃圾扔进垃圾桶就行了。可随着小区入住率不断提高,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加之垃圾投放点为开放式设计,常常导致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虫乱舞、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 水岸阳光小区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为了规范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东侨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试点社区现有垃圾分类屋的设计方案,在水岸阳光小区、富豪世家小区、东城国际小区、联信财富广场小区新建4座生活垃圾分类屋,并于去年10月投用,打通居民投放生活垃圾的“最后一米”。 水岸阳光小区第一座生活垃圾分类屋位于南门侧边,这里是小区居民进出的必经之处。记者看到,新式生活垃圾分类屋采用钢结构建造,外形简洁美观,与周边绿化环境融为一体。屋内放置了4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便于居民分类投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走进生活垃圾分类屋内部,处处可见“新时尚、新生活”的设计理念。比如,建筑物主体采取可封闭式设计,有效防风避雨;屋内安装了除臭机、紫外线消毒灯、灭蚊灯,抑制垃圾发臭,防止蚊虫滋生;配备了照明设备,确保夜间投放垃圾无障碍;置于墙上的电视,全天候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屋外单独建造了一个洗手池,便于居民投放垃圾后洗手。 每日6时至9时、18时至21时,既是水岸阳光小区居民的固定投放生活垃圾时间,又是专职垃圾分类管理员余养燕的工作时间,她的职责是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分拣错误投放的生活垃圾、定期清洁消毒垃圾分类设施、开展垃圾分类知识与技巧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前期,难免有一些人没有按照要求分类投放,但经过我们的现场指导、上门督导,他们都很乐于改正。”余养燕说,从最近的垃圾投放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养成文明习惯,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渐趋完善,东侨开发区又在8个社区44个小区新建84座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并于今年春节前全部投用,推动部分小区“撤桶并点”。 宁德市城市管理局东侨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垃圾分类屋前期选址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小区居民的不理解、不支持。 就如东城国际小区部分业主听说小区内要建设垃圾分类屋时表示反对,他们担心垃圾分类屋选址与居民楼距离较近,可能会破坏小区景观,带来新的环境卫生问题。为了打消小区业主的顾虑,宁德市城市管理局东侨分局工作人员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在取得小区业委会及物业管理公司的理解支持下,耐心细致地向业主开展宣传动员、调解协商工作,最终确定选址。 东城国际小区垃圾分类屋建于两栋居民楼之间,掩映在绿植中,取代了此前露天放置的垃圾桶,小区环境变得更加整洁干净。该小区业主潘女士说:“我之前对建设垃圾分类屋不太支持,但从这段时间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些造型时尚的垃圾分类屋确实给小区带来了好环境,也给业主们带来了好心情。” 精细化管理 全民参与推动共治共享 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链条长、管理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东侨经验”的探索过程中不难发现,找准破题关键、精准精细发力、推动共治共享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的关键。 ——机制创新,为“水滴分”平台可持续运行注入动能。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推出智能垃圾分类管理平台,能够长期推行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可持续运行机制。“水滴分”平台拥有反馈、督导、公示、激励、宣传“五大机制”,从技术层面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前端的自主可控闭环管理,同时创新采用“垃圾分类+积分商城”模式,有力支持平台可持续运行,在第三届全省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宁德市城市管理局东侨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工作需要长期投入,除了政府财政支持,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水滴分”平台目前已吸引十余家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零售商家等入驻网上积分商城,为居民提供积分兑换服务,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 ——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分类不再“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1月8日,东侨开发区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市场化服务项目签约仪式 东侨开发区现有96座生活垃圾分类屋(亭),按“一屋一人”的标准须聘请近百名管理员,人员管理、监督考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为此,东侨开发区跳出“政府包揽一切”的惯性思维,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今年初,东侨开发区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签约引进2家环保行业企业,专门负责开发区10个社区46个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居民参与率、垃圾分类准确率,确保垃圾分类有人管、管得好。 ——营造氛围,社区校园单位宣传全覆盖。 去年12月22日,东侨开发区启动“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通过开展知识抢答、现场创作环保百米画、垃圾分类“小能手”比赛等活动,让垃圾分类意识植入师生家长心中。 2020年12月22日,东侨开发区启动“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 宣传引导是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的重要抓手,东侨开发区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单位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下一阶段,东侨还将推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党员在垃圾分类中的引领作用,带头进行垃圾分类、带头包栋包户指导,在管理体制上设立指挥长、片长、楼栋长、辅导员,分别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党员干部担任。 ——考评细化,调动小区物业公司做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2020年7月,宁德市城市管理局东侨分局制定出台《小区实施违法建设及垃圾分类精细化考评标准》,将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纳入考评对象,考评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动员工作、设施与环境维护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工作等,从源头上加强对各小区垃圾分类质量的动态监管。今年3月4日,宁德市城市管理局东侨分局组织11个小区物业负责人召开培训会,讲解“水滴分”工作机制,部署垃圾分类日常工作。 垃圾分类一小步,时尚生活一大步。东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才能推动实现绿色美好生活。下一阶段,东侨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争创全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建设“世界锂电之都”创造文明新风尚。(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