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周宁:多措并举补齐教育短板

2021-06-01 08:32:33  作者: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魏知秋 黄起青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腾笼换鸟”增学位、引进人才强队伍、优质资源辐射带动

周宁:多措并举补齐教育短板

东南网宁德6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魏知秋 黄起青)近日,周宁县发布《2021年秋季城区公办幼儿园小班新生招生通告》,其中全新的狮城第一幼儿园将提供140个学位,城区又新增一所公办幼儿园。

周宁曾是劳务输出大县,原本面临着教学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师资人才流失等老问题,随着近十年人口大量回流,学校学位紧张等新问题又冒了出来。如何扭转局面?近年来,该县通过“腾笼换鸟”增学位、引进人才强队伍、更大力度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等举措,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巨大变化。

人口回流,教育问题日渐突显

2012年起,周宁县不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发展。人口大量回流,让原本学位就少的周宁各学校面临极大挑战。此外,城镇化使城区人口逐年增加,进城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也愈发显现。每年上学季,便成了家长们的“发愁季”。

“当时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全家都发愁。招生前一天晚上,我就到校门口排队,生怕去晚了孩子没学上。”家长陈长贵回忆,“虽然最终上了学,但是一个班有六七十名学生,孩子回家后经常抱怨座位挤,进出都不方便。”

不单是学位不足、大班额,师资人才流失等问题也一直影响周宁县教育发展。

“基础设施一度薄弱,教育经费紧缺,特别是信息化设备短缺。师资队伍人才流失,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周宁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狮城中学校长陈林生说,教学培训对于乡村教育和基层教师十分重要,但相对城区教师来说,乡村基层教师在教学培训方面较为欠缺。

“近年来周宁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实际,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周宁教育未来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走出去引进来’、特长教育、集团化办学、‘小片区’管理迈出了新步伐,教育教学治理得到了显著提升。”周宁县副县长林旺梅说。

“腾笼换鸟”,加快补齐学位短板

周宁县城区原有4所公办幼儿园,但学位依然不足,不少家长只能选择私立园。怎么尽快解决学位紧张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周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腾笼换鸟”。

2019年,周宁县职业中专搬迁至新校区,该县对其校区原址进行改造升级,成为一所新的小学和实验幼儿园新校区。而实验幼儿园原校区,则变身为狮城第一幼儿园。紧接着,周宁第三实验幼儿园、狮城第三小学改造工程、周宁十中综合楼……一个个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相继投用,为广大适龄孩子就近入学提供了便利,也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缺、大班额的问题。

同时,该县还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采取自主报名、电脑摇号的方式招收进城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目前,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的幼儿园项目正抓紧建设,以确保明年能投入使用。该园建成后可提供180个学位,有效化解当地农村儿童“入园难”问题。杉洋幼儿园的建设,是周宁县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适龄儿童学习条件的一个缩影。该县在李墩镇、浦源镇、咸村镇、玛坑乡、礼门乡、泗桥乡等乡镇陆续启动了中心幼儿园建设,将新增学前优质学位1600余个。

“十三五”以来,周宁县科学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方面累计投资4.18亿元,实施28个项目,新增优质教育学位486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9.6%。

创新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音乐贯穿于人生旅程,那么音乐与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日前,在周宁一中,教师王欣子正在为高一的学生上一场题为《生命之歌》的公开课。

去年8月,刚从白俄罗斯一所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王欣子,在周宁县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下,决定返乡任教。

据了解,近年来周宁县连续出台《引进教育教学人才补助认定操作细则》《本土教育教学人才补助认定操作细则》等文件,加大人才招引力度。该县引进高学历(研究生)人才10名,聘请政府顾问10名,为教育人才库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在他们的助力下,周宁县教师队伍力量得到充实,教学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而如何提高原有的教师队伍的素质,激发涌现出更多的本土优秀人才?该县选择“借力”的方法。

周宁县积极对接省教育厅,开展“送培下乡”“引才引智”系列活动,邀请省里或者其他县市名师、骨干教师到周宁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或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名校跟岗及能力提升培训,或选拔优秀骨干教师集中研修提升。周宁通过借他山之“师”,琢本县之“玉”,有效强化了当地师资队伍建设。据统计,近年来,共有46位教师荣获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奖,70多位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市评选中获奖。

不仅如此,周宁县还因地制宜探索出符合本地发展的教师培育模式。集团化办学、“小片区”管理、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通过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建立教研共同体,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强校带弱校,帮扶薄弱学校、教师,带动县、乡、村各级学校、教师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

“现在学校足球场有了,教学设备也更齐全了。”周宁九中的魏丽琼老师高兴地说,“多媒体设备让教学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而教师培训也让我们不断成长,自然也就能给乡村孩子们更优质的教育。”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