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蕉城这六个村上榜省级名单!

2021-06-16 08:39:29  作者:   来源:游在蕉城   责任编辑:王予捷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国家四部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传统村落名录的要求和省住建厅等部门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闽建村〔2014〕11号),为有效保护我省优秀的乡土建筑和传统民居,促进传统村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财政厅联合组织开展了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工作。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文化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办法>的通知》(闽建村〔2014〕36号),经过调查摸底、各地申报、专家初评、专家复评,提出福州市福清市 江镜镇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等156个村落拟作为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现予以公示。蕉城区九都镇云气村、、洋中镇莲下村、三都镇孟澳大坪里自然村、三都镇黄湾村、洪口乡库山村入选。

九都镇云气村

这里有一个能让每一场相遇成诗的诗滩,这里有一个由《诗刊》社命名的“中国第一诗滩”,这里有一百多年前文人骚客留下的诗歌与楹联,这里有现代诗人留下的诗歌创作,行走河滩,便能相遇,这里是——云气。

云气河滩的青石上,虽已历经百年雨水冲刷,依然清晰可见。那些新旧诗刻焕发着醇厚的质感。踩着石子,耳听着潺潺流水声,看着镌刻在青石上的诗歌,在欣赏风景的同时,领略宁德的灿烂文化。那青石上的诗歌,仿佛带我们回到久远的时光,静听百岁的诗者吟诗作赋。

郑承东 摄

洋中镇嵋屿村

嵋屿村位于蕉城区洋中镇西南方四五公里建村已有1300多年,是洋中镇建村最早的一个游牧民族村。据《闽东詹氏通谱》记载,该村自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建村以来,就利用当地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毛竹资源作为居家依靠的主业,竹编产业与农耕在当地群众收入中各占一半比例。

洋中镇莲下村

莲下,位于溪富溪和凤田溪交汇处,古称蓝(兰)桥、莲桥、莲峤、连下,明清时期属福宁(州)府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二都。据《宁川域情》记载,因村落位于莲花山之下,得名莲下。据传,原村前溪上有一座古桥名“蓝桥”,以桥为村名。由于方言中“莲”“兰”“蓝”音近缘故,衍生出兰桥、莲桥、莲峤之名。莲下村口有一座莲下宫,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村里都要在这举办独有的青蛙节,又称青蛤将节。

谢氏宗祠 张兴旺

三都镇孟澳大坪里自然村

黄湾村,村北黄土堆积成黄湾山,村处山南麓海湾内,故名。村里分布数百株盛果期荔枝树,所产晚熟荔枝“妃子笑”远销省内外,为著名特产。曾有榕桥月雾、鸾峰雪晴、荔林晓露、潮江晚舟等“黄湾八景”,为三都之胜。

洪口乡库山村

库山村位于霍童镇西北方,直距9.6公里,在库山大顶山北麓,呈南北走向,依山而建,有明清建筑50余幢。

柳明格 摄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