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宁德市局单位网群 > 正文

呵护“青春健康”为“家庭幸福”添动力

2021-07-19 09:14:35  作者:郑巧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叶伏国

东南网7月19日讯(通讯员 郑巧星) 让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幸福的关键点。为提升计生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去年以来,宁德市计生协会以中小学生以及家长为重点,通过现场培训、讲座进校园、“线上+线下”宣传等方式增进青少年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信息、教育、和服务的可及性,同时改善青春期孩子与家长间的亲子关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依托项目,推开沟通之门

2020年4月,宁德市争取到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随即建立了宁德市计生协会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宁德职业中专学校,邀请多位国家级青春健康讲师连续性举办10期连为400余百位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教授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课程,内容涉及理解青春期、生殖与性的行为、预防青少年意外怀孕、预防性病与艾滋病、社交安全、亲子互动等6个主题。

“感谢计生协会提供的学习机会,帮助我打开了与孩子的沟通之门。”一位林姓家长表示,以前只顾自己的表达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经过专业师资的系统的培训后,她开始理解孩子了,有时情绪波动大很可能是因为荷尔蒙在作怪,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良好的沟通,不仅改善她们亲子间的关系,也让她自然地和孩子聊起曾经避之不及的性教育、生殖健康等知识。

自承接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项目以来,宁德市计生协会以项目为依托,将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推广到全市各中小学。通过一场场的家长培训、一系列的性教育课题讲座,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对性与生殖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家长学会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共同面对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为青少年及家庭筑牢健康防线。

截至目前,已建立市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2所,市计生协会先后在市区宁德职业中专、宁德五中、蕉城中心、华侨小学等举办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和性与生殖健康专题讲座47场,线上线下共有7800余名家长参与。

整合资源,营造良好氛围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青春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织就一张安全健康保护网。为扎实推进青春健康工作,宁德市计生协会积极联合教育部门,将青春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和咨询服务送入校园,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县(市、区)计生协会与学校合作建立了15个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或俱乐部,举办讲座和活动97场。

在凝聚工作合力的同时,强化宣传倡导,积极争取当地主流媒体的支持。在宁德晚报微信公众号上播放《护航青春》的系列青春健康知识宣传片,并对新涌现的青春健康工作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计生协青春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把“青春健康”打造成家喻户晓的公益品牌。

此外,部分县市计生协会主动联合宣传、文化部门单位联合举办青春健康相关主题活动,邀请青春健康师资为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答疑解惑,利用抖音直播等自媒体,创新工作方式,满足群众新需求,为未能到场的家长也能有机会参与学习,推进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打造师资,提升守护力量

为做好青春健康工作,宁德市计生协会积极组织长期从事心理咨询、青春健康辅导工作的教师参加国家青春健康“沟通之道” 家长培训项目的师资培训,更好地为青春期的孩子答疑解惑,同时也帮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为青春期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家庭的和谐健康发展。

青春健康工作是计生协会“六项重点任务”中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一部分,为推进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进一步提升青春健康工作力量,去年底,宁德市计生协会组织各县(市、区)负责青春健康工作以及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等近百人参加青春健康师资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春健康性教育国家级师资程俏梅为学员们上课,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来自宁德市蕉城区第二实验学校教师陈建霞很有感触地说:“常有学生反馈,曾尝试和家长沟通却没得到回应,而目前针对家长的辅导是很欠缺的,所以家长这部分的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培训结束后,蕉城区、福鼎、福安等中小学的老师们将学到内容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青春期出现的问题。

目前,宁德市计生协会正在组建青春健康与心理咨询专家组,增强师资队伍,更好地促进青春健康工作发展,这也是当前计生协会积极适应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