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绿水青山绘锦绣 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1-08-17 09:26:06  作者:蔡雪玲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行走在福鼎市前岐镇照澜村,远处青山如黛,树影婆娑,近处清溪绕村而过,古榕树挺拔苍翠。来自浙江温州的游客小潘正在拍照,“几年没来照澜,村庄更干净了,花果更多了,可以玩的地方也多了。”

近年来,福鼎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带动群众奔小康,绘就出一幅崭新的“富村山居图”。

旅游资源变财源

来到硖门渔井村码头,不由自主被这里风光旖旎的海岸线和奇特的海蚀地貌奇观吸引,架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往来不息的游客给这座小渔村增添不少生机与活力。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渔井村以乡村滨海旅游为目标,积极发展渔家乐、石房民宿、摄影基地等,致力打造成一个“吃住在渔井、游遍周边景”的美丽渔村。全村现有民宿5家、渔家乐5家,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26万元,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福鼎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旅游,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助力乡村振兴。结合6条茶旅线路、6条乡村旅游线路,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条乡村振兴示范线,通过“以点串线、以线串面、全面开花”,推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民俗、乡村治理等方面系统性重塑和综合集成创新,每个乡镇均形成1条可学可看和具有示范效应的示范线,现已初步形成沙埕、磻溪、硖门、点头等乡村振兴特色景观带。

磻溪镇森林覆盖率88%以上,绿化率达96%以上。该镇整合提升特色旅游资源,坚持文旅融合、茶旅结合,依托“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品牌优势和畲族文化,加快推进“湖林—桑海—仙蒲—南广—后坪”美丽乡村景观带、“金谷—蒋阳—杜家—赤溪”和“磻溪—湖林—桑海—仙蒲—南广—后坪”两条乡村旅游线路,持续推进大沁十三坪知青茶旅文化项目、桑翠湖休闲垂钓区、仙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民宿康养休闲度假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大赤溪”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不只是磻溪镇,在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嵛山镇、中国特色小镇点头镇、白茶故里太姥山镇方家山村、中国古建筑瑰宝白琳翠郊村……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游客。乡村旅游,正成为福鼎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生力军”。

特色产业地生“金”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福鼎把产业培育作为头等大事,立足现有基础,挖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

茗洋村墙绘

“以前种一年地,收入只有上万元。如今采茶、打工,年收入在7万元以上。现在村子越建越好,我们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贯岭镇松洋村脱贫户王德树笑着说,去年,他到村里农业采摘园上班,通过培训,今年正式成为技术员,一个月工资6000元。

松洋村整合全村3000多亩有机茶园,培育“京福源”等3个白茶品牌,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有机白茶产业,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变股金,以“小茶企”带动群众“大收益”。今年开春以来,福鼎白茶溯源体系正式启动,推动茶青价格再创新高,总体上涨25%左右;全市可采摘茶园面积30万亩,每年仅茶青采摘带给农民收入30多亿元;101个村通过茶园茶厂出租、入股茶企业等方式推动村集体增收473万元,平均每村增收4.68万元。

柚子丰收

秉承“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福鼎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聚力打造更多“金字招牌”,加快栀子、紫菜、槟榔芋、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福鼎黄栀子”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栀子、四季柚入选第二批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该市新增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个、9个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产业化联合体获评省级示范。

老村新韵留乡愁

看今日福鼎,条条水泥路贯通乡间,座座美丽新村尽展新颜。磻溪湖林村建设湖林至十三坪漫山花海茶旅休闲运动道,努力实现村容村貌田园化、家庭院落精致化、特色文化景观化,推动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双向联动。

走进管阳镇西昆村,一道道亮丽风景映入眼帘:茶山云蒸霞蔚,村中古厝林立、溪流环绕,环保志愿者带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琅琅读书声从“孔子学院”传来。

沙埕镇民俗表演跑旱船

西昆村居住着800余名孔子后裔,孔氏家庙、古屋、孔墓等历史人文景观遍布村中。该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白茶,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振兴同频共振,是福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样本。

日出嵛山东角村 冯木波 摄

福鼎实施“美丽镇村·百村整治”工程,统筹用好乡村振兴PPP项目资金,推进乡村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共建共治共享水平。2020年,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完成250个行政村改厕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43%、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1.6%,列入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管理,推广具有福鼎特色的农房建设图集,完成农房整治4500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3公里。

俯瞰茶园 李晶 摄

福鼎乡村振兴办副主任董群开说:“下阶段,将加快推进80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强化村庄建筑风貌和质量管控,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从‘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全面整治村庄墙体垃圾广告,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进一步健全长效清洁机制,实现村容村貌显著提升。”(闽东日报 蔡雪玲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