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3-29 10:46:21  作者:张颖珍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激活宁德教育事业发展动能的重要力量。

教育迈入新时代,我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引才聚才环境不断改善,教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助推宁德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招才引才拓宽渠道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我市全力拓宽引才渠道,以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统筹兼顾各学科师资整体发展,通过全省统一招考、专场招聘会、线上招聘、委托培养等途径,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方式,引进培育一批优秀人才,促进教师队伍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近三年来,累计补充中小学教师近3500人,紧缺学科教师占比保持在30%以上,其中高中阶段研究生学历新任教师比例达60%。

同时,实施分类别、分层次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注重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制定选拔引进基础教育人才操作细则;加大对特殊人才的待遇支持,先后遴选“特支人才”名师、名校长31人,给予每人8万元奖励;近三年,累计发放各类人才补助1540多万元;用活“柔性引进”政策,聘请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一批优秀行业企业人才作为学校兼职教授,融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强化师资力量。

宁德师范学院等高校采取优秀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等引才机制,引进了包含学科专业带头人、教授和优秀博士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推动“高精尖缺”人才建设目标落地生效。

人才培养激活动能

如何抢抓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激发教育人才新活力、助力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我市有自己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市实施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强教师培训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推进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领军人才培养,积极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体系。2021年,选送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培训1300多人次,启动宁德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培训,完成试点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培训700余人次;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举办宁德市中小学幼儿园名校(园)长高端研修班,已培训2期200人次。

2021至2022学年,全市教师支教交流1954人,占应交流总数17.36%,超过省定10%标准。其中,安排骨干教师到乡村支教380人,占比19.45%;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市名师培养工程帮扶活动开展10多场次,赴乡村学校送培送教培训690人次;与福州、莆田开展教育人才帮扶结对,选送90名中小学教师、校长到福州、莆田及市内优质校开展跟岗学习。

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举办宁德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组织选手参加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52名参赛选手共33人次获奖,获奖率达到63%,获奖人数首次突破30人大关,获奖人次位列各设区市第4名,取得参加省赛以来最好成绩,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

配套服务夯实基础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同时,还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让更多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为此,我市不断强化教育人才保障措施,优化人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增强引才留才竞争力。通过生活补助和首套房补助,增强人才吸引力,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规范教师绩效工资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同时,持续推进“县管校聘”试点改革,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聘后管理,完善绩效、职称、岗位考核等体制机制,改进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建设教师周转房、发放首套房购房补助等措施,提高教师人才队伍住房保障。

近年来,宁德师范学院建成168套人才公寓并投入使用,妥善安置宁德师范学院等院校引进人才配偶就业20多人;2021年,全市协调安排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子女入学381人,解决了人才队伍的后顾之忧。(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