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福鼎龙安:“融合”引领教育优质发展

2022-03-31 09:50:13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3月21日,在福鼎市龙安中心小学的巧手绒线社团课上,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指导下,手缠彩色线团,用两根毛线针灵巧穿梭,一钩一织,一来一回,一件件生动有趣的毛线织品逐渐成形。

“从上个学期开始接触、学习针织,慢慢也摸索出一些技巧,完成了围巾、花、帽子等作品,很开心很有意思!”龙安中心小学四年(3)班学生陈煌尚说。

“我们社团是去年9月部署,今年春季正式开课,因为工序比较繁琐,需要一定耐心,目前主要吸纳有基础的四、五年级学生,共20名成员。”巧手绒线社团指导老师李园园介绍,成立社团的初衷是促进学生修身养性,同时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将成品义卖后捐给福利机构。

截至目前,该社团已成功售出蛋挞、蔬菜等系列主题挂件约30件。“今年,我们还以‘冰墩墩’‘雪容融’为模板进行创作,很受学生喜爱。”李园园说。

“花样”社团开启“优学”时光。龙安中心小学在校学生1818人,生源来自全国21个省市179个县的12个民族。

“地域不同,民风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也不相同。因此,我们结合课后服务提出‘八方汇聚、共享融和’的融和教育理念,把学校建设成为展示多省市多民族学生大团结、大融合、共进步的一个窗口学校。”龙安中心小学校长郑谋胜说。

目前,该校课后服务主要依托乡村少年宫开展,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开设了舞蹈及形体、声乐、跆拳道、造梦足球、电影欣赏、少儿编程、园艺、茶艺等20个活动项目,具体划分为102个校级社团。

“在课后服务中,我们创造性提出‘尊重主体,师生互选’双选制。”郑谋胜介绍,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特长选择好辅导项目,并适当补充外聘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充实辅导队伍;学生则根据喜好,在APP上了解活动项目后,作出第一、第二选择,然后通过与教师现场交流,确定最终选择。

“融合”引领教育优质发展。“由于我们学校所属区域位于海边,我们接下来还准备开设一些与海相关的特色项目,比如织网等、渔灯等,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切实落实‘双减’工作,减轻家长负担。”郑谋胜说。(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