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屏南龙潭里:酒香飘荡老戏窝

2022-06-08 09:20:57  作者: 莫沽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咚咚咚,山路十八弯;锵锵锵,循着龙踪行。爬上一坡又一坡,绕过一弯又一弯,嗅到酒香处,闻得四平腔,即为龙潭村。龙潭里,一座以龙命名的村庄,一处飘荡着酒香的老戏窝,全村青一色陈姓,为典型的传统血缘聚居村落。

明朝永乐年间,陈氏迁入龙潭村,村内文物古迹琅琊满目,如回村桥、溪头厝、八扇厝及大规模的明清建筑。龙潭村拥有第一批国家“非遗”四平戏、第五批国家“非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等两大国宝级技艺,为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金牌旅游村、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文创,堪称龙潭村的第三大国宝;文创,让古老的遗存融入现代审美情趣;文创,让游客悠闲地赏古老的四平腔遗存,品醇厚绵长的红曲黄酒;文创,让龙潭村成了热度爆棚的“网红村”。

“春色淡淡喜波浓,花影重重月影重。”鼓乐声声,鞭炮齐鸣,凤凰戏台上的一红一白念唱诗,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凤凰戏台是龙潭村戏曲演出的古老场所,承载着四平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国家级非遗四平戏是惊艳人间的绝活。龙潭四平戏,明末从江西传入;清中叶以后,进入鼎盛时期;民国以后,四平戏活动范围缩小。四平戏唱白保持用“土官话”“一人唱,众人和”的高腔传统。曲词通俗,行腔自由,本嗓为主,本假交替,带有宋元杂剧表演体例。这种罕见的戏曲表演艺术,引起国内外众多戏曲专家的关注。

凤凰戏台结构独特,四根角柱上设有雀替大斗拱,大斗拱上施四根横陈的大额枋,承载着整个屋顶的重量,形成一个巨大的舞台表演空间。“买花声过小桥东,帘里东风帘外风。”随着古村的复兴,多元素文化的融入,现代音乐节也常常在此登场亮相。

“曲为酒之母,酿酒先制曲。”曲埕是制曲的特定场所,这种近乎密封的土墙青瓦小屋子,带着浓浓的酒香,充满了神秘感。溪中的小岛即为曲埕岛,岛上的曲埕与河边的曲埕遥遥相对,始建于乾隆年间,算起来200多岁了,是龙潭陈氏家族红曲黄酒酿造技艺的见证。连接曲埕岛的桥为曲埕桥。上了桥,循着浓浓的曲香就通往了曲埕岛,这也是一个热门的网红景点。

溪头有座护佑村庄的临水宫,宫前的廊桥是为临水桥,又称百花桥,一座小巧玲珑的木平梁廊桥,因临水宫(夫人宫)而得名,为龙潭村地理位置最高的桥。“百花桥头度男女,鼓角吹来临水宫。通天发愿救产任,一朝来救方来明。”临水宫祀临水夫人陈靖姑,龙潭村人奉为祖婆奶。每年正月十三,往古田大桥临水宫祖庙接香火;正月十五,举行游神祈福活动;二月初八诞辰日,演神戏数日,举村欢庆。

一棵、两棵、三四棵……那天,一位林姓设计师就这样围着杉树、梨树、柿子数绕着圈圈,嘴里轻轻地念叨着。哦,一共47棵树,这是一个多么浪漫的数字啊!47树艺术中心就在这诗意中敲定,所有的创意理念围绕着47棵树展开。艺术展示厅、现代舞实验厅、音乐实验厅、电影交流室、学术交流室、茶歇室、图书室、咖啡屋等八个功能区纷纷露脸。静静的土墙,生长的树木,在动与静中碰撞出火花,这轻盈的火花,落在一群步入古稀之年的当地能工巧匠身上,唱出一曲动人的乡建之歌。

龙吟台广场是一个以龙命名的广场,龙潭里的旅行多半是围绕着龙吟台广场转。这个看似平淡无奇,却是一处开放在众花之上的开阔地,茶余饭后,嗑聊闲侃,是古村代代村民业余生活的一个精致缩影。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古老龙潭的俚语乡音,可以窥见乡村人家的千姿百态。

“一曲四平腔,惊艳北京城。”四平戏一亮相北京城,即引起轰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保存原始的弋阳高腔特色,古朴传统的南戏表演风格,文本与表演的雅俗组合特征以及与宗教民俗关系密切等显著特征。以前中国戏剧界普遍认为四平腔已消失,并写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想不到,20世纪80年代初,却意外在屏南发现,一时轰动全国戏剧界,被视为四平腔的活文物。最难得的是,至今仍保存大批宋代南戏与明清传奇剧目的清代手抄古本。此外四平戏由于“错用乡语”以及随意性、即兴式“插科打诨”表演保存了大量传统民间口头文学与科诨动作以及研究古音韵发声、古声腔唱法以及武打套路等都是难得的活资料。遗存的传统剧剧本有《赶白兔》《刘锡》《反五关》《崔君瑞》等80多本。

“去年举君苜蓿盘,夜倾闽酒赤如丹。”诗出苏东坡对闽派红曲黄酒的赞叹。赤如丹的闽酒,即红曲黄酒,原产地在古田与屏南,龙潭村又是屏南红曲黄酒的代表性村落之一,自明朝万历年间起以家庭为单位酿造,线索清晰,技艺谱系完整,传承至今,已历十三代人。屏南红曲黄酒酿造技艺,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07年8月,村里的酿酒师陈官唱、陈官购就被福建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遗传承人名录。屏南红曲黄酒拥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属性,俗语曰“人生三杯酒”,指的是屏南人从出生到入土为安,皆围绕着三杯酒转。婴儿出世要用红曲黄酒泡鸡肉线面犒劳三亲六戚,还要用艾叶汤加红曲黄酒,给婴儿洗浴,俗称“鸡酒面”“洗三旦”;成年后订婚结婚喝的是婚庆酒;老年时喝寿酒,并以一杯丧葬酒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各种节日、祭祀、农事习俗皆离不开酒,尤以端午、中元、冬至、春节最为隆重。龙潭酒博物馆展出与酒相关的古(文)物三大类,一是全套酿造工具,如老酒坛、酒耙、酒探、酒马、酒篓、酒壶、酒杯、木饭甑、笊篱、大竹栳、榨酒床、窑藏酒等;二是农耕全套工具,如人力犁铧、秧桶、谷楻、锄耙、谷箂、风籼、畚斗、土垄等;三是谱系古籍,如相关谱系与书籍,如《陈氏家族酿造技艺传承谱系》《陈氏家谱》《屏南红曲黄酒》《中国红曲黄酒文化之乡》等。

一溪清清水,沐浴千万家。龙潭因潜龙而得名,这里有一种神秘感,而栽满花花草草的小梅桩艺术空间,为你揭开神秘的面纱。这是一座从古厝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土木结构屋,300平米的艺术空间让人放飞想象。油画、音乐创作等艺术活动在这里滥觞,二楼设有四间客房,为您提供艺术空间的入住体验。小梅桩室外花园对外开放,让所有经过的人都能享受鲜花的沐养。小梅桩,一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一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一种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一种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这是一种怎样的乡村生活呢?不妨来感受感受!

“见善随喜,仰慕心仪。”一杯咖啡,一次遇见,现在我们遇见的是龙潭村2号——随喜咖啡。这是一座修建于百年将倾古厝的咖啡厅,可谓原汁原味。木石结构,吱扭木门、斑驳木梯、老旧木桌,这些唤起的是美好记忆;褪色什物、陈木书架、复古射灯,这灯光似乎射穿老什物,进入一个古风古韵的世界。比之于城市的喧嚣,乡村的手冲咖啡别有风味,在袅袅的咖啡雾中,小啜一口,醇香扑鼻,丝滑甘甜,直入心脾。不同经历赋予咖啡别样的风味,随喜的宁静带你进入另一个咖啡世界,就像奔驰在开满鲜花的草坪,轻松唯美而愉悦。

“缭绕在云间雾里,散发着木质清香。”沿溪而下,梦里长廊,鹅凫绿水,现在吸引你的是龙潭村29号龙潭·云居民宿。二九年华,十八岁的心事,在两千平方米的龙潭·云居悄然漾开。云居公益画室,倡导的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只要自理吃住,就享受七天全免费画画,成就艺术家的人生梦想。青春焕发的女主人毛小云,先从事幼教行业,再经营云居民宿,以一颗童心打理客房,用一份纯真接待客人。只要您觉得温馨,她就开心。

历史的痕迹,沧桑的古厝;生命的画作,力量的迸发。循着可追忆的时光走进龙潭村95号,走进这一座由百年古厝改建提升而成的九五映画,让崭新的画作与沧桑的遗痕碰撞,您的心灵瞬间变得宁静,一种看不见的艺术之美悄悄沉淀。龙潭映画,九五至尊。这里是影片《僵小鱼》的室内主场景取景地。吊藤双椅、梦幻木屋、花园凉亭、清茶老酒……在这里,所有的迷幻都将成为现实的体验。

享受古村淳朴的乡村民情,体验古村黑夜的静美和满天繁星。田园风光,青山绿水。大自然的生命滋养,让您在文创艺术氛围中浸染,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家。龙潭村17号古民居,花园、凉亭、休闲室,配以醉人的地下酒窖,这就是网红打卡摄影点民宿——龙潭悠然之家。央视、省卫视、《中华民族居》、文创屏南等各大媒体强力推荐,悠然美篇《醉美龙潭里,悠然慢生活》,不经意间,浏览量就上升到2.8万。这里曾接待过央视、省卫视摄制组等嘉宾,节假日更是一床难求。

龙潭村水尾桥,又称回村桥,是一座又年轻又古老的石拱桥。何谓古老?该桥始建年代不详,于清光绪年间重建,桥上的一石一瓦都有100多岁了,远看似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何谓年轻?回村桥原本穿村而过,公路桥建造期间搬迁至水尾,是为年轻。桥拱以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屋9开间40柱,九檩穿斗式构架,重檐翘角歇山顶,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桥上楹联:“水尾高山朝朝朝朝朝拱,桥头大树长长长长长生。”读之,耐人寻味。(闽东日报 莫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