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屏南:田畴织锦绣 沃野唱“兴”歌

2022-07-04 11:14:55  作者:叶陈芬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屏山之南,乡村振兴战正酣——

屏城乡厦地村

田野里水稻迎风招展、智能大棚里瓜果飘香、崭新农家院里欢声笑语、特色景区村庄喜迎宾客……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近年来,屏南县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面发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屏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新融合 打造乡村文创品牌

熙岭乡龙潭村,一座座颓废老宅破茧新生,化为书吧、茶室、民宿,全国各地游客甚至海外友人纷至沓来,安家长住,他乡成故乡。

屏城乡厦地村,积极发展民宿、写生基地、时尚咖啡屋、传统工艺、先锋书店等文化旅游配套业态,不断强化文旅产业的“新引擎”作用,寂寥“书乡”重焕生机。

烟雨龙潭

寿山乡寿山村依托独特的“茶盐古道”文化资源,打造明清风貌的特色商品一条街,屏南蛋茶店、硋艺阁、传统木匠传习馆、华服轩等特色商铺喜迎八方来客……

这些不胜枚举的乡村嬗变,源自屏南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改革思维探索发展村落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通过打造产业新业态、创新新模式、推进新技术应用,把日渐“空心化”的农村建设成为美丽家园,走出一条富有屏南特色的文创推进乡村振兴新之路——

打造产业新业态。打响“人人都是艺术家”品牌,建设前汾溪中国美院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屏南影视产业园,“文创+”乡村旅游、旅居养生、研学旅行、新媒体经济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紧抓全市打造百个各具特色的金牌旅游村、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以“白水洋·鸳鸯溪”为核心,双溪、龙潭、仙山牧场等为支点的“1+N”多元融合发展格局。白水洋·鸳鸯溪景区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棠口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白玉获评省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和市第三批示范旅游小镇。

创新新模式。创新老屋“认租15年”运行机制,完善乡村建设“工料法”项目管理模式,相关经验做法被吸收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简化优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同时被审计署广州特派办肯定为“基层创新典型经验做法”。

推进新技术应用。以古村落文化创意转型为载体,应用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进一步对古村落、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开发。同时,引进高端文创团队进村驻创,开设民宿、咖啡屋、电影公益教学中心、美术写生基地等一批文创空间,形成极具屏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4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8亿元。

如今的屏南大地上,在“文创”的推动下,一批传统古村正在蜕变、一批特色产业正在发展、一批群众正走在致富路上。

三产融合 培优现代乡村产业

盛夏时节,长桥镇柏源村田间地头处处披绿,一块块稻田里秧苗青青、水波潋滟,曾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缺少劳动力荒废掉的梯田一改往日的荒芜景象,旧貌换新颜。

高山蔬菜获丰收

“柏源村梯田面积达到千亩,曾因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成片的荒废。现在这片田地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水稻,柏源村村委会副主任苏光华感慨万千。

荒地变良田源自屏南县积极开展的“粮食安全屏南行动”。

2021年,屏南县发起该行动,全县142名正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带头认领一亩田种植水稻。今年,“我在屏南有亩田”,进一步完善从认领到配送各环节流程,屏南县共有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及社会认领水田达1977亩。2021年以来,助力撂荒地复垦4788亩,补充耕地386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屏南县立足实际,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来抓,在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的同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培优现代乡村产业。

眼下,正是种植高山蔬菜的好时节。在棠口镇仕洋片区万亩高山蔬菜基地,菜农们紧锣密鼓地挖地、打窝、植苗,种植番薯、四季豆等高山蔬菜。一株株生机勃勃的幼苗,映衬着棠口镇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自1995年发展高山蔬菜以来,屏南县依托高山独特农业资源创办蔬菜示范基地,实施现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为福建省高山冷凉蔬菜基地主产区,是全省最大的夏秋蔬菜基地。202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5.35万亩,产量约36.84万吨,产值6.92亿元。

不仅高山蔬菜,如今,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屏南乡村遍地开花。屏南县通过科技示范、加大培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合作社带动等方式,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林竹、茶叶、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成为“靠山吃山唱山歌”的生动注脚。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5亿元,增长4.9%,其中高山蔬菜、食用菌、水果贡献产值达15.9亿元。

为了让优势更优,屏南县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工”字诀念好“农”字经,通过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电商物流发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做足“种好”“加工好”“销售好”三篇文章,新建屏南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共有3000多人从事电商产业,其中直播电商200多人,农产品电商日均发货量达5万多件。2021年,完成网络零售额6.53亿元、增长21%。

整治环境 建设宜居美好家园

远处青山绵延,脚下清澈溪水贯穿村庄,岸边古民居鳞次栉比,村口红色记忆馆伫立,村民房前屋后花团锦簇……盛夏时节,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走进路下乡三万里村,到处一派清新亮丽的景象。

“这两年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去拍村里种的花,每个季节都有。”今年76岁的村民张纬莲边说边给记者展示她手机里存着的鲜花的照片。在自家院子里,老人也种了很多兰花,经过她的精心打理,株株兰花长势极好。

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万里村以路下乡“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为契机,开展“文明卫生进村入户、健康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文明卫生户”“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综合素质,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主动性,带动全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扮靓村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屏南致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同时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

2021年,全面完成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重点任务。完成1050户困难群众老旧住房电气线路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33.7公里。81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3个村实现垃圾分类,整治农村裸房613栋,新增市级以上绿盈乡村30个,村头村获评全国优秀侨胞之家。县、乡、村三级林长实现全覆盖,棠口获评省级森林城镇,芳院、富塘获评省级森林村庄,寿山乡、龙潭村被认定为“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气候康养福地,上楼水松林入选全省首批最美古树群。

“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永远都是“进行时”,屏南县积极推进乡村自治能力提升。落实“四议两公开”“六要”群众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屏南县村账乡管”平台作用,提升农村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屏城乡村头村、路下乡三万里村、代溪镇北墘村、寿山乡降龙村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创新“新村民”参与基层治理、“一村一警种”等农村治理新模式,寿山获评省级文明乡镇,龙潭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排排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畅通……如今,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屏南农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