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鼎点头:茶叶成业 建设中国白茶特色小镇

2022-09-16 11:24:17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点头镇全景 朱乃章 摄

秋日,置身于“中国白茶特色小镇”——福鼎市点头镇,满目青绿,茗香悠长,山林间散落着采茶人的忙碌身影,慕名而来的茶商茶客在茶街上“淘茶”,好不热闹。

点头镇地处北纬27度,即中国“白茶带”最佳位置,依山傍海,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的原产地,也是福鼎白茶的核心产区,所产茶叶久负盛名。

多年来,从一片绿叶到一个产业,点头镇充分发挥原产地优势,坚持“三茶”统筹,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从源头入手,点头镇严把茶青准入关和检测关,推进全镇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工作,率先推动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茶青凭证交易制度,确保茶产品来源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同时,积极开展江美、观洋村高标准绿色茶园示范基地试点工作,探索“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措施,并通过“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茶产业联合体模式,打造紧密型利益联接机制,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1年9月1日,“白茶诊所”在点头镇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以服务高效生态茶园建设为宗旨的公益性惠农诊所。茶业专家们化身“茶医”,为茶叶进行会诊、网诊、巡诊,从源头提升茶叶品质。

精耕细作,“小绿叶”换来“金叶子”。据统计,点头镇现有茶园5万余亩,2021年,毛茶产值6.148亿元,涉茶总产值28.89亿元,茶叶产量、产值居福鼎市首位,全镇90%农户经济收入直接或间接得益于茶产业。镇内集聚了福鼎白茶仓储、加工、销售、包装、物流和文创中心等,形成颇具规模的白茶产业商圈。

眼下,点头镇大坪村的六妙白茶庄园车间内,村民们纷纷化农为工,投身于茶叶挑拣、加工、包装等工作。“农忙时去采茶,农闲时去打工,一年都可以在家门口挣到钱,比以前好多了。”村民翁扬产说。

大坪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却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发展受限。2009年,大坪村4600亩茶园流转成六妙白茶的生产和培育基地,正式开启“企业+农村+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探索白茶产业化道路。

“通过村企共建,茶叶销路不用愁,村民也能在家门口就业。”大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庄超记介绍,如今,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村财收入达到70万元。

以茶富农兴村,福鼎白茶对点头镇柏柳村发展同样“功不可没”。“村民以茶致富,村里以茶兴业。这几年,围绕茶文章,我们积极融入全镇茶旅融合示范线建设,深挖食、住、行产业链,打造旅游观光茶文化一体产业基地,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推进茶村振兴。”柏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蔡佳练说。

以茶聚力,点头镇主动融入福鼎全域旅游格局,进一步组织大坪、柏柳、翁溪、江美等产茶重点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基地、打造茶旅项目、完善旅游基础配套等,并提升改造X973县道点头至后井段公路,串点成线,促进“茶文化+乡村旅游”模式蓬勃发展。

如今,在江美村,彩虹步道、仿古茶亭、观景平台、茶山小屋,将茶园装扮一新,变身新景点,引来一批批“研学游”;走进翁溪村,游客们追寻红色印记,品鉴绿色之旅……三产融合新业态,正成为点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推进‘一村一品’的同时,我们鼓励支持茶企通过景观改造,美化茶园环境,打造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事研学游,形成‘买白茶必来福鼎,来福鼎必来点头’的茶旅效应,辐射带动全域提升发展。”点头镇党委书记张龙贵说。(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