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周宁地质公园人文景观文化带:这厢“有鲤” 和谐且清新

2023-04-11 10:53:53  作者:刘源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后洋村美景。周许端 摄

夜雨涤轻尘,薄雾笼乡村。4月7日,走进周宁县鲤鱼溪景区,溪里跃动的鱼儿和溪两岸的古民居相映成趣,在薄雾的笼罩下显得更富有生气。

鲤鱼溪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镇浦源村,之所以叫“鲤鱼溪”,是因为这里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南宋末年,郑氏先祖南迁至浦源村,为保护溪中鲤鱼,特订立村规民约:人在鱼在,誓死护鱼,不捕不食,世代相传。久而久之,爱鱼护鱼蔚然成风。

这段爱鱼护鱼的习俗一传便是八百余年,如今在浦源村,村民在岸上自如生活,鱼儿在溪中自在畅游,人鱼共生的和谐景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2008年,周宁鲤鱼溪的鱼冢、鱼葬、鱼祭文获得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三个世界唯一”和“世界年代最久远的鲤鱼溪”称号。

乘着鲤鱼溪“人鱼同乐”的“东风”,鲤鱼溪成功申报“中国鲤鱼文化之乡”,并顺势推进鲤鱼溪文化产业园项目。经过三年的创建工作,鲤鱼溪景区以鱼文化为主题,配套百亩荷塘、四季花海、夜景灯光秀、水幕电影等设施,实现景区“春夏秋冬”全季游,特别是夏季,鲤鱼溪夜景成为网红避暑打卡点,“夜间游”带动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

鲤鱼溪还建设浦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邻鲤党群服务中心、鲤鱼溪文艺创作基地等公共服务阵地,全面打造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科技与科普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乡风文明建设服务平台,推动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线,助力景区服务提升。

与鲤鱼溪一样依托文旅发展振兴的还有苏家山村。苏家山村位于周宁县七步镇,其境内的苏家山景区成为周宁旅游的新晋名片。

苏家山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老区村。近年来,在返乡能人的带动下,苏家山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将游乐园理念运用到苏家山发展上,确定了农旅融合、以旅兴村、以游富民的发展思路,打造乡村乐园,获评“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玻璃栈道、滑索、蹦极、丛林穿越……20多项游乐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

在打造游乐项目的同时,苏家山村两委主动协调企业,免费给贫困户和村民提供摊点,使他们通过设立摊点卖小吃、销售土特产等方式增收,村内还发展农家乐,为群众带去更多增收机会。

农旅融合当然少不了农业。苏家山村打造了九凤山茶产业与文化旅游基地,建成有机茶园500亩,种植白芽奇兰、金牡丹、梅占等品种。目前,村内共有农业旅游企业7家,年支付村民工资达150万元,打造的“九凤山”有机茶品牌,每年带动茶农增收近30余万元。游客到此可体验茶叶采摘、制作等互动项目,丰富旅游体验,增加额外收入。

近日,周宁县被中国气象局正式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为生态周宁再添一张“绿色名片”。生态是周宁的发展底色,这个底色不仅和周宁的自然优势有关,背后还有一个感人故事。

1983年,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村民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开荒造林,创造性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魔芋、茶叶等作物。3年时间里,黄振芳和家人共造林1207亩,在他的带领下,后洋村掀起了造林热,林地面积扩种到7300多亩,荒山变青山,极大带动了后洋村后续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曾到黄振芳家庭林场调研,并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首次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七步镇深挖黄振芳植树造林的“志气”源泉,切实做好“林”字文章,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探索“林养、林种、林游”融合新模式,打造七彩后洋、七彩水稻以及“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迎来各方游客。

如今,黄振芳已成为周宁的文化品牌,“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也成为文化阵地,聚焦“三库”理念、阐发“三库”理论、讲述“三库”故事,助力黄振芳造林事迹及林下经济在新时期发挥“品牌效应”,打牢筑实周宁生态文化基因。

周宁的乡村文化振兴路线远不止这些。仙风山依托万亩林场、日出云海、峡谷、沼泽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成功创建宁德市职工疗休养基地、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成为华东首个集避暑、养生、露营等为一体的全生态链滨海亚高原度假胜地;李墩镇以古银矿文化、北路戏、楼坪传统村落为文化主线,镇内的芹溪村建设了一座以萌宠互动和设备游乐为主,集游乐休闲、亲子互动、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游玩基地,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还有“周宁有鲤”公共品牌、咸村重酿酒、萌源村制硋,这些散落在周宁境内的“星光”正在聚拢,为推动周宁地质公园人文景观文化带实现跨越发展增添光芒。(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