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屏南长桥:特色产业赋能 乡村振兴加速

2023-05-12 10:47:13  作者: 叶陈芬 王志凌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屏南县长桥镇党委、政府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助力产业振兴,在促进传统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片区党委让党建“独角戏”变成“大合唱”。长桥镇共18个行政村,划为5个片区,以柏源片区党委建设为示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促建“大事共商、难事共担、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格局。

“柏源片区是长桥镇最有特色片区之一,目前,该片区党委已突破村级行政区域和党组织管理界限,整合碎片化资源抱团发展,相互联系、沟通信息、交流经验,进一步凝聚合力,助推‘红农旅’融合发展。”长桥镇党委书记陈娟表示。

同时,长桥镇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成立柏源、官洋、半圳、前里坪村4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动党员群众等入社参与经营,促进村财、农户“双增收”,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9605元。

——转型升级,特色产业驶入“快车道”

春耕节。吴圣锦 摄

菌花朵朵铺就致富路。在长桥,食用菌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全镇食用菌年产量2亿多袋、年产值8亿多元。近年来,长桥镇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菇棚及电路改造,打造长桥镇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统筹半圳、新乡、高溪村省级扶持资金建成爱尔兰大棚27座,入驻龙头企业两家,年租金收益40.5万元。引进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和食用菌新品种,推广种植球盖菇、黑皮鸡枞、红托竹荪等食用菌新品种,实现村民、村财“双增收”。

食用菌产业成为长桥镇主导产业

近日,在屏南县博昌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周映兵在标准化菇棚里调试喷淋系统,他的周围是一排排用秸秆等铺成的菌床。

据介绍,该种植基地在长桥镇半圳村的食用菌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内,基地采用工厂化、智能化、电气化、标准化的“恒温、恒湿、恒氧”立体种植模式种植食用菌。“我们种植的食用菌品种是赤松茸,也叫球盖菇。因采用工厂化种植,所以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周映兵介绍,正常赤松茸在秋冬季种植,而他们的基地在春夏季也可以进行生产,大大提高了食用菌产业效益。

据悉,福建嘉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在今年5月底让有“菌中皇后”之称的红托竹荪在半圳基地“安新家”。该公司负责人许守纪表示,“红托竹荪种植时间短、效益高,将在15座大棚内种植红托竹荪菌15万棒,预计8月可采收,一年种植两季,年产值达720万元。”

——千亩梯田,探索粮食安全“新路径”

柏源梯田

春夏之交,乡村是一片辛勤耕作的场景。在长桥镇柏源村,灌水后的梯田波光潋滟,天光云影与古民居、青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浓淡相宜的乡村画卷。

柏源村千亩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中,主体梯田1200多亩。近年来,因种植效益较差、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不少田地撂荒。

2020年起,柏源村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结合实际探索复垦闲置耕地的路径。2021年起,积极响应“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开展“我在屏南有亩田”活动,按照“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等发展模式,打造柏源千亩梯田高优农业示范项目。2022年,广泛动员社会组织、社会人士及党员干部认领水稻种植621亩,开垦种植水稻780亩,年产量460多吨;2023年,新增开垦撂荒地400亩,计划种植水稻及粮食作物1200亩,建立新品种示范片10亩、稻养鱼10亩,持续推进柏源千亩梯田品牌建设。

同时,柏源村发挥中国传统村落人文优势,充分挖掘古村落、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不断提升柏源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粮食安全主题展示馆、柏源村版雕文化馆等,打造柏源千亩梯田农旅观光休闲基地,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促进村财增收、村民致富。2022年,柏源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省级美丽田园建设点、市级乡村文化振兴优秀示范村。(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王志凌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