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养殖效益提升超50%!

2023-10-18 15:31:45  作者:   来源:科学养鱼   责任编辑:王予捷

刺参被誉为“海八珍”之首,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进入21世纪刺参养殖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山东、辽宁、河北沿海为主产区,并以“北参南养”“东参西养”的形式逐步延伸到闽浙沿海和黄河口地区,推动了海水养殖第五次浪潮的形成。2021年,全国刺参养殖面积达24.7万公顷,年产量22.27万吨,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中单品种产值最高的种类之一,对沿海产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和沿海新渔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为了进一步了解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科学养鱼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病害防控领域首席科学家王印庚研究员。

科学养鱼:王老师,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

王印庚研究员:我国刺参养殖已经实现了养殖模式的多元化,主要有浅海底播增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浮筏吊笼养殖、网箱养殖等养殖模式。其中池塘养殖是刺参最大的养殖模式,具有易于管理、易于采捕、养殖成本低等优点。然而,多数养殖池塘结构简单、设施化程度低、养殖工艺粗糙,一般养殖密度低、成活率低、产量低(三低),年产为50~150kg/亩。特别是2013年以来,数次夏季高温灾害对刺参池塘养殖的稳定产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每年因高温灾害造成的刺参损失高达百亿元以上。

本技术围绕刺参池塘养殖中的重要环节,集成设施设备和生产要素,建立“抗逆新品种+环境调控+工艺优化+设施提升”一体化的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保障养殖环境的优良和稳定,为养殖高产稳产和设施化水平提升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对刺参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鱼:请王老师介绍一下该项养殖技术的要点?

王印庚研究员:针对刺参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产量低下以及高温引发大量死亡等问题,该技术以池塘优良生态圈的标准化建设、高温防御设施设备研发为核心技术,配套苗种选择、环境调控、参虾混养、安全投喂等技术工艺,形成“抗逆新品种+环境调控+工艺优化+设施提升”一体化的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产出体系;其中池塘护坡改造、排污闸门、复层立体附着基、冷水礁、碟状颗粒饲料、微生态制剂、流体饵料投喂装置等10余项技术和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1.优良苗种选择

选择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耐高温等优良性状的刺参苗种种质,如刺参“参优1号”等新品种,提高苗种的抗逆能力、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苗种选择在春、秋两季投放,春季4-5月、秋季9-10月;苗种规格为5~10g/头的苗种,放苗密度为5000~10000头/亩;池塘在未采取降温措施的情况下,为躲避夏季高温灾害,可采用分级养殖的方式,在室内或池塘培育大规格苗种的基础上,秋季选取15~30g/头的大规格苗种进行投放,密度为5000~7000头/亩,力争在翌年刺参“夏眠”前达到市场规格进行销售,以躲避夏季高温灾害。

2.池塘的设施化改造

对养殖池塘进行设施化改造,池塘深度要求一般在2.5~3.0m;池塘两端建设进、排水闸门,排水闸门处设置排淡水装置,保障进排水通畅和汛期表层淡水的排出;坝体内侧进行护坡处理,护坡以水泥或土工布喷涂水泥的形式进行加固坝体。池塘底部设置中央沟、环沟;池塘底部布设复层组合式立体硬质附着基和冷水礁,为刺参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配备饵料投喂装置、冷能气悬降温装备、微孔增氧装备、水质实时监测设备等设施设备。

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系统

3.生态环境调控

换水工艺:春季(3-5月份)天气开始变暖,池塘水深不宜过浅,保持水深1.2~1.5m,每次大潮时的换水量为20%~30%。夏季高温来临前,水位增加至2m以上,每次大潮时的换水量可增加到30%~50%,为刺参营造良好的夏眠环境。冬季北方水温较低,为了防止刺参冻伤尽可能保持水深2m以上。

适时肥水:在春季适时进行肥水,以培养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控制水体透明度为40~60cm,防止光照过强,抑制池底大型藻类的暴发式增长。

微生物调控:养殖过程中,池塘底部会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易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滋生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春、秋刺参摄食旺盛的季节,定期在池塘中泼洒具有净化水质、拮抗病原菌、提高刺参免疫力等功能的益生菌,抗病原菌、提高刺参免疫力等功能的益生菌,如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施用后的池塘水体益生菌浓度在103CFU/ml~104CFU/ml为宜,控制池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

4.饲料的制备与投喂

以川蔓藻、鼠尾藻、海带等加工成的藻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豆粕、扇贝边、海泥等原料,制备成刺参配合饲料。饲料一般为100~200目粉末状,加水制成流体饲料进行泼洒投喂;根据海参规格、投喂工艺和存储方式的需求,也可将饲料制作成碟状、条状、微粒状饲料。

饲料投喂选择3-5月份、10-11月份进行,在刺参夏眠和冬蛰时期不要投喂;刚结束夏眠和冬蛰时刺参摄食量比较小,同时池塘中积累了大量的生物饵料,此时一般不需要投喂;具体投喂时间可根据海参摄食活力、池塘底部生物饵料丰度来确定。刺参饵料的日投喂量(干重)为刺参体重的1%左右,2~3天投喂一次,避免过量投喂。饲料的投喂量可根据刺参的生长情况、肠道的充盈程度以及排便等情况及时调整。

5.参虾混养

充分发挥刺参、对虾在池塘中的生态位互补优势,确立了以刺参养殖为主的参虾混养比例和苗种投放工艺。对虾苗种投放时间为5月中下旬,投放密度为1000~3000尾/亩,虾苗规格为1~3万尾/kg;混养对虾种类可选择中国对虾、日本囊对虾、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对虾苗种可单一或混合投放。该养殖系统中仅投喂刺参饲料,其混养对虾可捕获水中部分饲料颗粒和刺参敌害生物为食;并利用刺参清道夫的作用,由刺参摄取、吸收对虾粪便的营养,再次降解粪便有机物,进而避免粪便的积累和池水污染。由此,形成了一个从海参单一产出到海参和对虾等多种水产品的产出系统,实现营养能量的高效利用和病害的生态防控。

参虾共养生态系统中养殖的日本囊对虾

6.配套设施设备提升

预防夏季高温灾害的设施设备:夏季高温灾害是制约刺参稳定可持续产出的关键性因素,可在池塘上方架设遮阳网,防止夏季高温期强光直射池塘,遮阳网应高于池坝1~2m。有条件的养殖者可安装冷能气悬降温装备,装备包括:制冷系统、送风系统、能量交换系统和微孔曝气系统,制冷系统将送风系统中的空气制冷后,利用管线输送到池塘底部的纳米气盘,冷能气体以纳米气泡的形式扩散到池塘底部,以到达降温、增氧的效果,纳米气盘的间距为10~14m。

冷能气悬降温装备

饵料投喂设备:设备包括负载车体、饵料储运罐、饵料喷洒枪、饵料搅拌装置、臭氧消毒装置、饵料泵和操作平台,搅拌好的流体饵料通过喷洒枪高效均匀的喷射到池塘中,具有效率高、节省人力、成本低等优点,并且可有效杀灭饵料中的病原生物,保证饵料的清洁卫生和安全投喂。

水质的物联网实时监测设备:池塘配套智能化水位与水质监测设备,设备包括监测探头、数据无线传输装置、太阳能板、手机终端软件等组成,可实时监测池塘中的水位以及水体中的DO、pH、盐度、温度等水质指标,监测数据可通过无线传输装置与手机终端相连接,实时观测池塘水位和水质等相关信息。

科学养鱼: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什么?

王印庚研究员:(1)夏季高温期间,避免在白天气温较高时进行池塘换水,应在夜间或凌晨外海海水温度较低时进行换水操作。

(2)参虾混养要控制好对虾混养的密度,全养殖过程在不投喂对虾饵料的情况下,对虾密度不宜过高,密度过高会造成对虾生长缓慢或缺少饵料造成死亡现象。

(3)春季刺参摄食旺盛期投喂发酵饲料,进入夏季水温升高且刺参摄食量降低时,应提前停止饵料投喂,避免刺参进入夏眠期后池底积累大量残饵,影响池塘水质和底质恶化。

(4)夏季高温期利用冷能气悬降温增氧装备进行池塘降温时,应在22:00至翌日7:00时进行,禁止白天阳光强烈时进行降温操作。

科学养鱼:“刺参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目前推广情况如何?

王印庚研究员:陆基池塘设施化高效养殖技术在刺参池塘养殖主产区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推广面积2.16万亩。

图片

科学养鱼:该项技术应用效果如何?

王印庚研究员:在示范区域内采取了优良性状新品种推广、池塘工程化升级改造、养殖环境调控、池塘高温灾害防御、生态混养技术优化以及设施设备提升等措施,构建刺参良好的养殖生态圈。示范效果表明,通过刺参池塘养殖的标准化改造和气悬降温增氧装置等设施设备敷设,刺参平均亩产达360.7kg,实现了池塘养殖的高产稳产,与普通池塘相比养殖效益提高50%以上,刺参高温热毙症发生率降低了63.6%,保障了刺参的安全度夏。同时,通过参虾混养有效降低了池塘中玻璃海鞘、红线虫、才女虫等刺参敌害生物的数量,起到了重要病害的生态防控作用,有效提高了养殖成活率,也获得生态养殖对虾的平均亩产10~20kg。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