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福建日报看宁德 > 正文

周宁:云端之城“云”开花

2024-06-10 22:39:36  作者: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6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6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周宁县狮城镇的宁德市大数据产业园机房,一台台黑色机柜有序排列,机柜里服务器指示灯交替闪烁,支撑着一个个数字化场景高效运转。

发展新质生产力,偏远山区如何发力?周宁县依托气候和生态优势,选择大数据产业新赛道,将气候资源转换成云资源,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数字高地”蓄势起

宁德市大数据产业园缘何落地周宁?

“大数据产业园是用电大户,节能减排十分关键!周宁县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较低,有效减少了企业在设备通风降温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支出。”宁德市交投电子信息公司信息项目负责人介绍,“同时,周宁水电资源丰富,居宁德市第一位,这为大数据产业园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

周宁县大数据产业园规划用地180亩,规划总投资30亿元,拟规划建设1万个服务器机柜,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1000个服务器机柜。该产业园是宁德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运营中心、联合指挥中心、信息化展示中心、数字产业中心、创新孵化中心六个中心的集合体,提供包括政务云、商务云服务。

“我们提供政务活动所需的软硬件、应用等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成部门之间的业务互联协同。在此基础上,还单独建立了一套商务云平台,承载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不锈钢产业集群、铜钢及新材料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宁德‘四大产业’集群及市属国有企业、其他民营企业的信息化上云需求。”项目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市大数据产业园是全省首个使用间接蒸发冷空调+密闭冷通道+AI节能算法的数据中心,通过间接蒸发冷却技术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冷量,实现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

今年以来,园区数据中心机柜使用效率在稳步提升,最近电话咨询和上门考察的企业非常多。下一步,园区会按需扩容,持续拓展算力、存储等服务,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数字高地”落地,周宁县印发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民生应用、政府治理等领域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示范工程和项目,梳理出任务清单31个,跑出数字发展加速度。

追“云”逐“数”抢新机

随着数字技术向各领域全面渗透,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周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产业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抓手。

在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青山钢管生产厂区,记者看到,工人在每道工序作业时,都会都用电子设备扫描产品上的电子身份证留下记录,实现产品从接料到完工每个步骤可溯源。

“我们自主研发二维码生产管理系统和数字管理中心系统,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等管理功能。”青山钢管生产管理科副科长吴德源说。

为制造业注入“智”,青山钢管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产值不断增长。去年,该企业产值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25%。

“我们推动智能企业与不锈钢等传统产业深度合作,引导企业推进装备和产品的智能化,以产线自动化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智慧工厂建设,争取将不锈钢产业园打造成‘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周宁县工信局负责人李佐锶说。

在数字经济引领下,数字技术正赋能千行百业。周宁县交通、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也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你好,这里是智慧城管指挥中心,这位卖玉米的大哥,您的摊位已影响交通,请您到指定的地方经营……”6月5日早上,在“数字周宁”指挥控制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对占道经营的摊主进行远程劝离。短短几分钟,通过远程非接触式执法,占道经营行为得以纠正。

这是周宁发生在城市管理中的日常一幕。去年开始,该县计划投入1.08亿元,打造“数字周宁”项目,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构建智慧市管、智慧政法、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数字乡村五大应用设计板块,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等前沿技术应用,将信息、技术、设备与周宁智慧城市管理有机结合,打造智能联动处置能力。

“这个平台打破了各行业各部门的数据壁垒,服务便利、监管精准、效能提升,可谓一举三得。”周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陈贵辉说。

数字赋能,让山城治理变“智”理。去年以来,智慧市管实时监控各类食品安全,识别有效线索并生成工单130件,处理121件;智慧政法致力于搭建采集、发现、联动、反馈、监管“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运行管理大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线上处理矛盾调解类事件220件……目前,“数字周宁”平台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不断织密监管“数据网”。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