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霞浦:文明绘画卷 繁花似锦开

2024-06-21 15:25:42  作者:吴枋宸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理论宣讲送进千家万户,志愿服务活跃村居社区,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如今,放眼霞浦,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在福宁大地遍地开花,城乡焕发出生机勃勃新气象。

霞浦县“3·5”学雷锋启动仪式现场

作为“四下基层”制度的发源地和实践地,多年来,霞浦县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聚焦群众需求,开展送服务下基层,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四下基层”内涵不断深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种子萌发,让文明之花璀璨绽放。

思想引领 实践阵地提质增效

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前行的方向,思想是引领。

今年1月18日,霞浦县海岛乡宫东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天,霞浦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此举行。伴着欢快的乐曲,一个个精彩文艺节目轮番上演,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不用赶往城区就能享受医疗专家诊断服务,真是‘服务送到家门口’了。”宫东村村民纷纷感慨。

以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重点,近年来,霞浦县始终牢记嘱托,不断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通过开展科普宣传、义诊服务、文艺汇演、困难慰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近年,霞浦县先后在11个乡镇举办“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累计筹集资金、物资、项目经费达1036.9万元,进一步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陈玲汇 摄

文明实践,群众是主体。霞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坚持“群众视角”,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创新推出“现场述、月月考、年终评”机制,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季度现场拉练会,通过实地看、所(站)长讲、现场议的方式,当场点评优点与不足。目前,全县已组织现场拉练活动4场次,打造县级示范所4个、示范站60个、示范点2个。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打造不仅于此,在为广大群众构筑身边文明家园上,霞浦县始终不遗余力。通过县财政统筹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建设,制定出台《霞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奖补方案》,对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和评比,激励各实践中心所(站)争先进位。同时,实行县直单位挂点联系机制,各挂点单位会同村(社区)积极筹集建设资金、物资累计600万元,协助举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7场次。多措并举,不仅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各乡镇(街道)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和保障。

如今,在霞浦,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城乡地标,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深入农村、社区,带动越来越多人参与文明实践,让文明新风吹拂福宁大地。

因地制宜 构建全域服务网络

文明是美好和温暖,更是底气和力量。在霞浦,文明实践“服务点”的构建,都是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

走进松港街道江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江边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医护人员正为老年人提供测量血压、血糖和艾灸、拔罐等健康服务。同时,开展疾病知识和健康保健养生讲座,为老年人进行病情评估和用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以来,江边村聚焦村民需求,打造一老一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青少年研学基地,既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需求,又为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

霞浦县松港街道江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近年来,江边村不断扩大‘老有颐养’服务范围,通过建设智慧养老平台和中央厨房等设施,成为政府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苏石平说。

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促进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转向“有效提升”。霞浦全县各地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开展进门入户、见人走心服务,办实事、聚民心。

“你好,前方不远处是停车场,可停放车辆。”“光影栈道往前走,下午四五点是拍摄日落的最佳时间。”……每逢节假日,三沙镇东壁村处处可见身着红色马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他们穿梭于村内各网红打卡点,为游客提供各项便民服务。

依山傍海,落日熔金。位于霞浦县三沙半岛中部南面的东壁村,因其绝美的海岸风光,成为国内外滩涂摄影胜地,每逢晴好天气,游客盈门。

为此,三沙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实践阵地,注重游客服务、文化讲解、摄影培训等方面需求,整合“哈铺”驿站,服务游客近10万人次,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在霞浦城区,选取当地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最集中的场所“九大馆”,整合各类优质服务资源,将“九大馆”广场打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广场,满足不同需求;在溪南镇,当地依托七星渔排建设“海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文明实践向海上延伸,把扶贫帮困、卫生环保、法律服务等50余项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牙城镇聚焦以文化人,结合当地特色“春节舞渔灯”“中秋拔曳石”“重阳布袋戏”等传统民俗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动传统佳节逐步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盐田乡紧扣畲族和连家船民“两篇文章”,充分发挥连家船民展示馆宣教作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平台窗口,打造特色基层宣讲点……一个个遍布城乡的文明实践阵地,织密了基层阵地网络,推动文明实践从“大拼盘”走向“大协奏”。

创新弘扬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如今,无论是霞浦城区的商场、公园、社区,还是乡村的茶山果园、景区民宿、渡船渔排,总能看见“霞小宣”理论宣讲队成员的身影,他们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身边的故事转化成宣讲稿,将“冒着热气”的惠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受到广大干群欢迎。

这是霞浦县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霞浦县精心策划服务百姓、贴近生活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打造“霞小宣”理论宣讲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

截至目前,“霞小宣”理论宣讲队已吸纳储备多领域人才800余名,并细化为15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线上线下宣讲会2500余场次,覆盖26万余人次,做到理论宣讲多行业覆盖、多群体参与。

在“霞小宣”品牌的示范带动下,各志愿服务力量精准制定志愿服务项目,呈现“一地一特色”,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致力传播渔耕文化的松山街道“渔耕文化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的沙江镇“小贝丘志愿服务队”;积极守护海岛生态环境的海岛乡“守护无人岛志愿服务队”等。

遍布霞浦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伍,传播着党的方针政策、浸润着一城新风、温暖着千家万户。

针对县内多数志愿服务力量有队伍、有想法,却无优质项目落地的状况,霞浦县精心培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主动承接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朋友圈”,进一步推动县内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保护女童”“‘芳草计划’顶梁柱母亲支持”“‘滴水计划’关爱困境儿童”“青藤花开农村妇女新生活”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在省市赛事中崭露头角,在服务群众中引导、凝聚群众。

霞浦县“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现场

载文明而驰,驭新风前行。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霞浦县设立我省首个以道德模范命名的文明实践基金——“丽美文明实践基金”,并规范运作模式,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霞浦县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活动开展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目前,基金已投入帮扶项目8个,发放爱心款项30余万元资助600多人,投入教育事业20余万元,救助困难家庭学生300人次,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众1万余人。

在“丽美实践基金”的有力保障下,广大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不断提升,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个崭新平台、一个个创新阵地、一个个鲜活载体,不断描绘着霞浦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下一步,霞浦县将持续在建好、管好、用好阵地上下功夫,全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打造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平台,让文明潮歌永远澎湃奏响,激荡人心。(闽东日报记者 吴枋宸 除署名外均由霞浦县委宣传部供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