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安:勤垦万亩油茶林 绿了乡野富了民

2024-07-23 16:16:38  作者: 张文奎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多年来,福安市范坑乡立足自身优势,围绕油茶树,延伸产业链,探索出一条因油茶而兴、因油茶而美的绿色发展之路——

勤垦万亩油茶林 绿了乡野富了民

盛夏时节,走进福安市范坑乡墩头村,远远就能望见“绿色油库”几个大字,翠绿的油茶随风舞动,枝条上挂满了油茶果,孕育着今冬丰收的希望。

“这里的油茶主要是立冬籽,立冬前后采摘、晾晒,再榨油。”范坑乡党委书记林万堂介绍。

范坑乡地处福安市北部,与寿宁、柘荣和浙江省泰顺县接壤,因山丘地貌,又地处偏远,范坑乡曾是福安市省定老区特困乡,油茶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50年代,范坑乡遍植油茶树。1957年,墩头村的1480亩油茶林大丰收,平均亩产12.6公斤茶油,创造了户产两担油的全国纪录。1958年,墩头村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被授予周恩来总理题词的“绿色油库”锦旗。

尽管有过辉煌,但由于油茶生长周期长、收益慢,8年才进入盛产期,许多群众失去经营的耐心,重造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范坑油茶产业开始走下坡路。

为保护好、发扬好油茶这一传统产业,范坑乡先从一产上下功夫,把油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号召农户参与荒山复垦、荒地复种。提升技术、战略合作、强化培育……2023年,范坑乡完成新造油茶661亩,改造低产林1300亩,范坑乡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

“家家户户种油茶,3亩、5亩,太分散了,很难实施机械化,合作社领办集约化发展是一个方向。”福安市林业局产业股股长陈长义说道。

福安市林旺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个例子,自合作社成立以来,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合作社示范建设基地于2023年引进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油茶技术团队选育的“三华”系列高产品种和闽优系列新品种油茶,种植面积超300多亩。

“2023年,墩头村油茶低产林改造任务1000多亩,该合作社主要负责油茶的施肥、护垦、锄草、高冠嫁接等技术指导,助力油茶林改造。现在,每亩油茶收益达1600元。”林万堂介绍。

“种植30亩油茶,每年收益超过5万元。”油茶种植大户郑长清说道。

传统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向二、三产业发力,延伸产业链是必由之路。范坑乡与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专家工作站,大力改善油茶加工工艺,打造高端油茶系列产品及天然活性洗护用品,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油茶精深加工。

走进福建省泊霖油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产品展示柜上,油茶口服液、油茶凝胶糖果、洗发水、沐浴露、精油等产品琳琅满目,一改人们对传统油茶产业的认知。

仅依靠单一油茶生产加工,产业生命力不强。范坑乡以打造高山特色文旅小镇为目标,加快融入“北部茶文旅”线路打造,实施以农助文、以文塑旅的“农+文+旅”发展战略,将“绿色油库”作为金字招牌,坚持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复兴升级。

范坑乡以油茶文化主题为核心,设计编制《福安市范坑乡油茶主题小镇总体规划》,全域统筹谋划,突出乡村自然风貌和范坑特色文化传承,形成以油茶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构成的文旅小镇。范坑乡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油茶相关产品,加大油茶产业人才培育,充分利用政府采购平台,积极引导山茶油相关企业入驻平台,增加油茶线上销售,推动油茶产业发展。(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