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蕉城三都:海上社区有温度 海上治理有成效

2024-07-31 10:20:01  作者:余根坤 吴虹憓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季夏时节,乘船前往蕉城区三都镇,只见碧海蓝天之间,大小渔船往来不绝,大黄鱼畅游在新型塑胶渔排间。这片海域已成为蓝色粮仓,2023年,三都镇养殖大黄鱼产量6.46万吨,产值25.29亿元;鲍鱼产量1.6万吨,产值18.87亿元;龙须菜产量5.32万吨,产值3.08亿元。

几年前,这片海域还是另一番景象,塑料、废弃渔网、泡沫浮球等海上垃圾随处可见。“三都镇是宁德大黄鱼重要养殖区之一。此前,每年大黄鱼、鲍鱼养殖高峰期,海上养殖密度过高,无证船舶、矛盾纠纷、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三都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度出现无序的海上养殖状况。

2018年,蕉城区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三都澳海更清了,规范养殖后白点病没有了,大黄鱼的品相和单价也上去了。借此契机,蕉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海岛特色治理模式。

为推动海上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三都镇党员干部下沉渔排、深入调研,围绕“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工作目标,成立海上社区,并据此设立海上社区党支部,逐步囊括了海上团委、海上110、海上120、海上巡回法庭、海上检察院等多家单位,设有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治安防控等服务窗口,配备海上党员先锋队、“海上牧场”党员服务队等,凝心聚力解决海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都镇党委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选定了港口、新塘、介溪、松岐、礁溪、秋竹6个集体经济薄弱或单一的村,建成深水网箱35口,成立三都镇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建渔排,6个村发挥党支部领办带头作用,联合引进有技术有资金的养殖企业,利用渔排出租、村集体入股等模式经营,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增收、服务乡村振兴优势,助力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去年,三都镇养殖户黄先生在城澳海域养殖鲍鱼和龙须菜,因台风来袭,导致养殖损失严重、申请贷款困难。海上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当日下午就前往其家中和渔排查看情况,并当场和农商银行取得联系,帮助群众做好灾后恢复工作。

“有了这个海上社区,我们养殖户的生产生活便利许多,再也无需大事小事都跑到岸上或镇上解决了。”高效便捷的服务,让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2024年,三都镇累计为群众办理各项事务48件,化解涉海涉渔矛盾纠纷2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夏季是台风的高发季节,为切实筑牢海上群众生命安全防线,三都镇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采取“以牌管排”模式,为900个渔排安装二维码门牌。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渔排所在地理位置、行政管辖及相关养殖户等基础信息,在台风来临时,有助于快速清查和转移海上作业人员、作业船只。

该镇依托海上社区,还打造了集智慧党建、智慧云平台等功能为一体的三都澳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为全海域渔业养殖户、海上作业人员、运输船只提供海上应急救助、防台防汛、气象预报等讯息及海上医疗卫生、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

“三都镇依托5G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利用网络互联推动信息互通。去年,防御台风‘杜苏芮’期间,依托该系统,我们累计排查渔船172艘次,疏散作业人员832人,安装44台云广播,实时播放防台抗台工作通知20多条,发送防台抗台短信8万余条,切实守护住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都镇党委组织委员杨育霖说。(闽东日报记者 余根坤 通讯员 吴虹憓)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