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专题专栏 > 闽东中医 > 健康快讯 > 正文

宁德市中医院团委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

2024-08-20 16:53:55  作者:   来源:宁德市中医院   责任编辑:王予捷

8月10日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寓意着爱与关怀、充满浪漫与传说的日子里,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8月14日下午,宁德市中医院团委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节”活动。

中药CP对对碰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七夕节最浪漫的色彩。但是,我们中医人传承的中医药文化里,也有不少中药材的配伍疗效令人羡煞,堪称“中药CP”,又称“药对”、“对药”、“对子”、“兄弟药”、“姊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配伍。两味中药的配对应用,多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他们有协同增效或减毒的作用,发挥更强大的功效。

活动伊始,中药房主任李佩珍现场向大家介绍中药CP药对,他们的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七情概念。并与现场青年、团员互动,出题抢答,现场青年团员们热情参与。

乞巧——穿针引线

自古以来,乞巧便是七夕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元氏掖庭录》载:“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众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穿针乞巧,承载着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技艺的不懈追求,这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动中,来自各科室的青年团员们齐聚一堂,5人一场,计时1分钟,进行穿针比赛。经过初赛、决赛与加赛,最终来自中药房的林珊以1分钟穿10枚绣花针拔得头筹,获得一等奖。

今天,时代虽已变迁,但乞巧的精神依然在我们中医人的心中闪耀。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知识的渴望、对技艺的磨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诗朗诵

七夕,不仅是一个节日,它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忠贞爱情的美好向往,是牛郎织女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的爱情赞歌。

来自内科第一团支部袁欢给我们带来了白居易的《七夕》,“银汉秋期万古同”,牛郎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跨越着几千年的时空,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他们的哀怨离恨浪漫着每年七月初七的星空。

随后,行政团支部的王晓燕给我们带来了《七夕梦》,诉说着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期盼,“一江情潮起潮落,迢迢银汉,望眼欲穿”,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如同江水一般,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温柔细腻。

爱情是七夕的主题,牛郎织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深度与坚韧。来自学生团支部的刘伟杰带来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个人生活的广度与宁静,无论是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还是享受生活的宁静美好,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以诗为媒,以声传情,让我们在这些诗句中感受到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体验到相思的煎熬与期盼。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一同回味了七夕节的传统,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更是为了激励自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编织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让爱与美好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