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安穆云畲乡:葡萄熟了 产业兴了 日子美了

2024-09-14 09:28:16  作者:陈祎凝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白露过后,走进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处处是繁忙的景象。此时正是刺葡萄的采收季,葡萄架下,一串串黑珍珠般的刺葡萄缀满藤蔓,果农带着筐子、拿起剪刀,将刺葡萄从藤蔓上摘下、装篮,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种了近30亩刺葡萄,进入采收季后,订单增多,每天能有几千元的收入。现在果园使用生态有机肥,种出来的刺葡萄品相更好、口感更佳,这几年产量都不错。”溪塔村刺葡萄种植户兰松金高兴地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种一方物。溪塔村依山傍水,秀溪自村中穿流而过,当地村民在溪旁种植刺葡萄,形成一条绵延六公里的葡萄沟。

如何让刺葡萄的香甜飘得更远,让老百姓腰包更鼓?溪塔村成立福安市溪塔刺葡萄专业合作社,号召村里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实施一系列严格标准和精细管护,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并且统一品牌销售。目前,溪塔村刺葡萄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年产值约1200万元,小小刺葡萄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一村一品谋发展,一果一香飘满园。近年来,穆云畲族乡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始终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在发展茶叶、水蜜桃两大高优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刺葡萄、脐橙、猕猴桃、甘薯等特色农业,建成虎头水蜜桃生产基地、溪塔刺葡萄科技示范基地、留洋高山茶叶及农作物生产基地等,为实现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注入强大动能。

“每到刺葡萄采摘季,我就带着孩子来到溪塔村葡萄沟游玩。葡萄藤下一片清凉,空气里散发着清甜果香,让我沉醉其中。”近日,福安市民林先生携家人到溪塔村游玩,在葡萄藤下,他摘下一颗刺葡萄放进嘴里,对其口感赞不绝口。“以前采摘季一到,葡萄沟满是戏水纳凉的游客,游客一多,停车位就变得捉襟见肘,现在基础设施改善了,停车问题也解决了。”林先生回忆道。

葡萄沟是溪塔村乃至穆云畲族乡的旅游“金名片”,刺葡萄采摘的旺季也是穆云畲族乡的旅游旺季。(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随着游客日益增多,溪塔村加大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投入,扩建停车场、改善公厕、增设游客服务中心,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还新建了畲族民俗馆,跨溪木栈桥、观景亭等设施。

“近年来,我们以穆云畲族乡生态旅游区为中心,持续推进白云山水人家、福穆公路两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打造全域精品旅游路线。下一步,我们将培育一条‘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两日乡村游’路线,争取年接待游客突破90万人次,进一步打响旅游山乡知名度。”穆云畲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钟成华说。

春至南山村赏桃花、秋到溪塔村品葡萄、游览红色革命纪念地竹州山、漫步水乡渔村下逢村……如今,穆云畲族乡借助农旅融合的东风,以秀丽的山乡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畲族风情,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形成了一条特色乡村精品旅游路线。

以农促旅、以旅促农,产业联动效应随之不断增强。穆云畲族乡积极做好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成功打造了“虎头水蜜桃”“溪塔刺葡萄”“桂林烤肉”“留洋粉扣”“高岭大白茶”“双溪嫩姜”等家喻户晓的农业品牌,实现“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逐渐规模化、产业化,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实现“双增收”。(闽东日报记者 陈祎凝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