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宁德市计生协会:打造“护宁健康”品牌 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4-10-15 16:41:32  作者:叶伏国 郑巧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10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 通讯员 郑巧星) “好长时间了,总是感觉嘴巴苦,还流虚汗……”近日,家住福安市阳头街道阳春社区的陈阿姨在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内向前来义诊的医生咨询身体情况,医生为其诊断开方。

近年来,宁德市计生协会围绕家庭健康,创新打造“护宁健康”工作品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康服务,助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打造健康促进“风景线”

宁德市计生协会健康知识进万家”百村行”宣传服务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郑巧星 摄

“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对于阳春社区的居民们而言是个便利的健康生活打卡点。中心以服务“全生命周期”为核心,打造全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健康服务基地,为居民提供助老、心理咨询、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等多彩的健康服务,成为家庭健康促进的一道靓丽风景。

2022年以来,宁德市计生协会积极打造家庭健康促进服务阵地,将一个个阵地“搬入”村(居),逐步形成具有计生协会特色的助力家庭健康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家庭健康中心(驿站)37个,其中家庭健康服务中心7个,乡村健康驿站30个。

此外,依托孝老互助食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建立健康孝老食堂12个,为计生困难家庭和计生特殊家庭老人提供健康助餐,普及健康知识理念。

构筑家庭健康“服务圈”

围绕家庭健康促进,宁德市计生协会通过“多项目”健康服务为家庭健康添活力,有力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今年初,宁德市计生协会与省、市妇幼保健院成立“生育关怀 助宁优育”不孕不育诊疗中心,开展生殖健康服务项目。引进省级权威医疗团队每周来宁德开展诊疗一次,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已为598余名患者提供了门诊服务,转诊56人次,帮助15对不孕不育夫妻成功怀孕。

为让育龄群众生的出、养育好,宁德市计生协会继续巩固“助宁优育”服务品牌,全市116个“向日葵亲子小屋”已覆盖81.1%乡镇(街道),这些小屋定期举办公益课堂、育儿讲座、亲子活动等活动,成为城乡居民“带好娃”的好去处。

幼儿家庭参加宁德市计生协会组织的公益亲子课。郑巧星供图

于此同时,蕉城、屏南、福安、福鼎等地走出项目点,纷纷进社区开展亲子活动、亲子课堂等活动,让育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科学健康育儿的服务。

针对青春期健康成长困惑,宁德市计生协会还组织开展青春健康“成长之道”、“沟通之道”家长培训、“同伴教育”等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宁德市家庭健康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免费心理咨询郑巧星供图

“您好!听说这里可以免费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是么?”中心的公益心理健康咨询预约热线时常接到群众服务需求的电话。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也随之增长。对此,宁德市计生协会每周邀请专家在宁德市家庭健康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

从去年10月至今,已开展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140多场次。与此同时,宁德市计生协会还邀请市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生和青春健康师资为群众现场直播优生优育、家庭健康、青春健康等知识,已播49场,受惠群众达百万人。

宁德市计生协会举办老年健康大讲堂活动。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摄

为扩大健康知识宣传推广,宁德市计生协会不仅在宁德广播电视台开设“生育关怀 健康同频”专栏,还结合健康知识进万家“百村行”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宣传服务方式扩大宣传成效。

当好家庭健康“守门员”

在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中,宁德市计生协会通过培育家庭健康指导员、建设优生优育专家库、组建特色宣传志愿服务队等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当好家庭健康“守门员”。

市、县计生协会举办家庭健康指导员能力培训,培育市级家庭健康指导员师资62名,健康指导员6852人,动员健康指导员“走村入户”,累计指导85.05万户家庭绑定健康小程序;主动与卫健、教育等部门沟通协调吸收专业人才,成立由医学、婴幼儿教育、儿童保健等40多位专家组成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暨儿童早期发展专家库为亲子活动开展专业示范、为家长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咨询等服务;联合教育部门培训青春健康师资553名,青春健康主持人120人,青春健康工作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结合闽东特色,依托“畲族双音”传承人雷美凤团队,组建以“畲家美”新时代婚育文化宣传队为代表的志愿宣传队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轻松有效地传播健康知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事关千家万户。当前,广大家庭对健康生活方式需求日益强烈,宁德市计生协会将持续做好家庭健康促进工作,建好服务阵地,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载体,延伸服务触角,增强服务能力,当好家庭健康“守门员”,为健康宁德助力。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