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福安斗面村:红土地上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4-11-24 22:32:03  作者:陈祎凝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傍晚时分,在福安市溪柄镇斗面村,村民围坐一起闲聊家常,谈起家乡的变化赞不绝口。

斗面村,是土地革命时期闽东革命首府。这片红土地上,人们流传着一首《白扇诗》:“一把白扇画牡丹,财主收租太不堪,不管收割有无谷,一斤半两不让宽。”深刻揭露了土豪劣绅欺压百姓的罪行。

过去,斗面村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山多地少,水稻产量低,资源匮乏,民不聊生;如今,在斗面村党支部带领下,村民努力寻找致富路,发展巨峰葡萄、脐橙、红美人等特色水果产业,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斗面村有“闽东延安”之称,村内有“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等革命遗址。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斗面村建成了闽东苏区纪念馆,将革命遗址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并在村中建起苏区街、红军食堂、红军讲堂,走出一条保护革命遗址、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的发展之路。

在斗面村,一件件陈列的文物、一幅幅纪实的照片,都在无声诉说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闽东苏区纪念馆馆长林惠全告诉记者:“为丰富展览内容,增强游客体验,今年9月18日以来,闽东苏区纪念馆在灯光布置、空间布局、展陈内容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展板由原来的300多幅图片增至500多幅,刀枪实物增至70多件。”

如今,红色旅游已成为斗面村的闪亮“名片”,每年吸引游客和学员超22万人次。

“红土地”为斗面村带来了人气,村民也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路。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去年人均收入达2.6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变美。斗面村的蝶变得益于发展红色旅游,也是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斗面村扎实开展环境整治、立面改造、垃圾分类、改水改厕等项目,对村道、街巷等进行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人文景观带,引导村民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完成闽东苏区纪念馆陈列布展改造和苏维埃政府旧址等4个旧址修缮工程,提升改造了村入口和以红领巾水库为核心的水利风景区。

如今的斗面村,舒适的农家小院、干净平整的村道、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红色热土上一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开。(闽东日报记者 陈祎凝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