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古田频道 > 正文

说不尽的奶娘故事 剪不断的两岸情缘——海峡两岸同胞以陈靖姑信俗文化为媒交融交心

2025-07-01 17:11:22  作者:龚键荣 李国镔 杨远帆 王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7月1日讯(通讯员 龚键荣 李国镔 杨远帆 王薇)

竖幡挂灯、擂鼓迎宾、谒祖进香……6月29日,夏日暖阳下的宁德古田临水宫格外耀眼,海峡两岸各界人士怀着对奶娘陈靖姑的无限敬意,参加在第十七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活动周期间举行的“天下奶娘回祖庙”活动。

“天下奶娘回祖庙”活动现场。唐明珍 摄

“天下奶娘回祖庙”是古田的首创之举。在祖庙正殿举行的分灵奶娘挂脰仪式上,两岸信众恭敬地为分灵奶娘披上绶带。绶带设计者、古田青年叶赵平说:“鲜红的绶带就像一条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将两岸同胞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

庙堂前香火鼎盛,人群间交谈热络。作为两岸同胞共同尊崇的“陆上女神”,奶娘陈靖姑救产护幼、兴利除害、扶贫济困的事迹不仅广为流传,更成为凝聚民族共识、增进同胞情谊、促进两岸交流的无形力量。

听,来自古田临水宫的悠悠乡音。

“传好弘扬顺天圣母精神的接力棒”

“伟哉圣母,大德昭彰;荫庇妇幼,大爱无疆;襄国佑民,大义显扬。”在28日上午举行的两岸信众共祭奶娘仪式上,台湾顺天圣母协会资深顾问江文锵专注地望向祭台,从祭文中感受奶娘陈靖姑的“大德、大爱、大义”精神。

两岸信众共祭奶娘。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摄

陈靖姑是“福州人民的好女儿、古田人民的好媳妇”,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妇幼保护神,历代朝廷尊其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等,民间百姓则亲切地唤之“奶娘”。历经千年传承,陈靖姑信俗文化已深深融入两岸民众的生活和心灵,是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历史印证。

回溯1983年,8位古田籍台胞穿越海峡,叩响位于大桥镇中村村的古田临水宫祖庙山门,点燃了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星火。几年后,江文锵随着父亲辗转20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这个令人魂牵梦绕的临水祖庭。

20世纪80年代,两岸往来十分不便,江氏父子为何执意前往祖庙进香谒祖?江文锵说:“我的父亲是顺天圣母的忠实敬仰者,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供奉着顺天圣母神像,我们都盼着来祖庙进香谒祖。”

惜别祖庙后,父亲说的一句话让江文锵至今难以忘怀:“爸爸老了,而你还年轻,一定要接过弘扬顺天圣母精神的接力棒。”此后,江文锵牢记嘱托,在台湾建造主祀陈靖姑的宫庙“靖安堂”,积极为促进两岸民间交流活动牵线搭桥。

2009年,古田县临水宫管委会与台湾顺天圣母协会共同举办临水宫祖庙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在岛内引起巨大轰动。2014年、2019年,陈靖姑金身再次巡游台湾、绕境全岛,延续两岸文化交流佳话。江文锵回忆道:“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我们都深切感受到顺天圣母的精神跨越了时间、空间界限,让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变得更加紧密。”

2009年,临水宫祖庙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在台湾巡游。苏新金 摄

“每一年的陈靖姑文化活动我都会参加,来的次数越多,和古田乡亲越熟络,他们像家人一样热情亲切,总会邀请我一起聊天、吃夜宵。”江文锵说,他已经76岁了,父亲当年的接力棒从自己手里又交到下一代,相信顺天圣母精神将代代相传。

“大陆的基建发展令人印象深刻”

20多年间往来大陆多次,说台胞高世权是一个“大陆通”,并不为过。他坦言,亲眼见证大陆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跨越式发展,最有感的就是“硬体建设”。

高世权首次大陆行是到上海旅游,后来因为探亲访友、商务洽谈,还去了很多城市。高世权说:“早年间,去一些中小城市只能坐绿皮火车,现在动车、机场、高速公路、地铁建设在大陆各个地方都很普及,想去哪里很快就到了。”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日新月异,拉近了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物理距离。此行是高世权首访古田,从台北直飞厦门,换乘高铁到古田北站,再乘车经由国道235线到达县城,全程方便快捷。

夜空下的古田北站(资料图)

“我和顺天圣母结缘已有15年,一直有着来古田临水宫拜谒的心愿,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如愿参加陈靖姑文化活动周,观看了隆重的两岸信众共祭奶娘仪式,感觉就像在看电影一样,心里十分激动。”高世权说。

古田临水宫是世界各地5000余座分宫分庙的祖庙,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级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了守护好这件“国宝”,古田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让祖庙风采依旧。

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临水宫。卓仕尉 摄

在古田参访期间,高世权终于走进心心念念的古田临水宫,拜谒了陈靖姑金身。他说:“初一看到祖庙,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座建筑古朴素雅,原貌保持得很好,与台湾常见的金碧辉煌的宫庙很不一样。”

“大陆人民的热情让我感到温暖”

第一次到访大陆,台湾青年张乔的脸上始终挂着明媚的笑容。她说:“这次活动办得很隆重,古田人民十分用心,在用餐、住宿、乘车等方面照顾到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台胞,让我们觉得很温暖。”

两岸尽管隔着一道海峡,却因为“人同祖、神同源”,有着深层的文化联系。张乔表示,自己对陈靖姑“救产、护胎、佑民”的故事有所了解,对她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不已,也曾亲身经历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被庄严而震撼的场面深深触动。

两岸信众迎请顺天圣母金身。龚键荣 摄

依托陈靖姑文化活动周,两岸同胞围绕千年临水文化展开了密集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初到大陆的台湾青年通过深入了解陈靖姑发祥地的历史人文,不禁发出“感觉特别自在,因为这里的文化和台湾同根同源”“真切体会到两岸文化一脉相承的紧密联系”等感慨。

从传统文化到流行文化,两岸青年有太多共同语言和兴趣。例如,在全球引发现象级热潮的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AI软件DeepSeek、潮玩“LABUBU”等,都成为古田青年和台湾青年共同的热议话题。

本届陈靖姑文化活动周开幕前,东方奇幻动画《闽都侠仙传之靖姑》亮相2025年法国阿讷西国际动画节

从事医美行业相关工作的张乔也经常在网上“冲浪”,除了追看大陆影视剧、综艺节目等,借助微信、小红书、抖音等大陆网络社交媒体应用,在获取丰富的行业信息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大陆的了解。

张乔坦言:“此行打破了我过去对大陆的一些刻板印象,不仅感受到两岸文化的深厚渊源,也激发了对大陆其他地方的向往。未来希望能去北京、上海、西藏、新疆等地走走看看,也希望明年带着孩子一起来古田,感受两岸的这份情谊。”

“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

今年的陈靖姑文化周活动秉承海峡论坛“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举办了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的民间基层交流活动。在“青春传文脉,同心向未来”闽台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中,一场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岸的传承弘扬与传播”的交流研讨让两岸青年碰撞出思想火花。

“传统文化一定要有年轻人去传承和创新,不然就消失了。”几年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靖姑信俗代表性传承人、古田临水宫祖庙主持黄光辉的一句鼓励,让返乡创业的叶赵平坚定以创新方式传播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决心。

懿德文创工作室设计的的陈靖姑系列

2018年以来,叶赵平带领懿德文创工作室深入挖掘陈靖姑信俗文化和古田本土元素,精心设计开发卡通形象、表情包、首饰、歌曲、绘本等近百款文创产品。这些作品融入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表达,让陈靖姑信俗文化与现代社会更相融。

“两岸的文创产业交流非常密切,我曾经专门到台湾、上海、广州等地学习如何做好在地文创,就像叶脉书签就是在台湾文创团队的启发下而设计的,寓意着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叶赵平说。

以叶赵平为代表的古田青年致力于传播临水文化的创业经历让台湾青年感同身受。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两岸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与传播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传统文化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通过共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加强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大陆创业青年展现出的创新活力、拼搏精神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闽台青年交流营授旗仪式。陈章煜 摄

“两岸之间有交流才有发展”

“我是听着顺天圣母的故事长大,这次有幸来到古田临水宫祖庙,特别感慨。”台商秦明亮的祖籍地在漳州,他和家人在参加完老家的祭祖仪式后,匆匆赶来古田参加陈靖姑文化活动周。

“祖先与信仰,都是一种缘分。”秦明亮还记得,20多年前,他在爷爷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古田临水宫祖庙拜谒,看到庄严的陈靖姑金身的那一刻,感觉就像“穿越”了一样,内心感到十分安宁。

经过多年保护开发,古田临水宫已颇具规模,为两岸同胞提供了更好的请香、观光环境。王夏冰 摄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秦明亮不仅通过讲好顺天圣母故事,结交两岸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在广阔的大陆市场找到了发展机遇。

2017年,秦明亮依靠自身多年深耕电池行业的技术优势,与在东莞开设电池工厂的朋友展开技术合作,借鉴台湾成熟的品牌打造与产品制造经验,围绕电池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展开综合性的研发合作。

秦明亮说,在参与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东莞当地政府、工业区管委会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推介合作项目。暖心贴心的服务保障,让秦明亮直言“大陆的营商环境,妥妥好评”。

“古田县所在的宁德市,有着如今已成为全球电池产业标杆的企业宁德时代。我也和团队前去参观交流过,他们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让我大开眼界。”秦明亮说。

今年2月,福建省发布惠台利民措施“十七条”,其中就包括支持台胞到宁德锂电行业就业发展,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厦钨新能源等企业三年内每年面向台胞提供100个以上就业岗位。秦明亮认为,就像此次的陈靖姑文化活动周一样,两岸之间有交流才有发展。

采访手记

千年临水情 两岸一家亲

“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民族有共同的责任、对未来有共同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饱含深情、意味深长,深深触及两岸人民的心底。

从一个民间女子到成为万人景仰的女神,从古田临水宫祖庙辐射全球5000余座宫庙、逾1.2亿信众,陈靖姑信俗文化的“大德、大爱、大义”精神内核经久不衰,承载着两岸人民对生命尊严与和谐社会的共同追求,必将让两岸民间交融之路走得更宽,让两岸人民交心之路走得更近。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