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20:47:29 作者:叶伏国 姚晓春 陆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东南网7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 通讯员 姚晓春 陆莹)“以前一遇强降雨排水不畅,这边就经常发生溜坡,这次台风期间晚上睡觉就很舒坦了。”11日,古田县水口镇朝天桥社区居民李大姐指着后街新修的沟渠笑道。 很难想象,半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横流、投诉不断的“老大难”。如今,这场由社区牵头、居民参与的“共治”实践,不仅让沟渠焕新,更让民生“堵点”变“通途”。 修缮前的沟渠经常发生溜坡。受访者供图 朝天桥社区后街的排污沟渠,因地处低洼、紧邻居民区,常年承担雨水排放与生活污水疏导重任。去年入汛后,多轮暴雨叠加日常污水冲刷,老旧沟渠不堪重负,在街尾处坍塌断裂。一时间,污水横流、淤泥堆积,刺鼻异味弥漫,雨天更是积水成涝,周边路面泥泞难行。 修缮后的沟渠。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街道旁的花圃也成了居民的“心病”。多数时间闲置杂草丛生,夏季成蛇虫鼠蚁聚集地,拐弯处的树木还遮挡车辆视线,埋下安全隐患。据社区台账,仅半年内,居民通过电话、微信群、现场反映等方式,提交了17条相关诉求。但受资金紧张、施工协调复杂等制约,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的一场“晨巡晚议”。“不能再等了,得想个既省钱又高效的法子!”社区书记在会上一语中的。当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正在附近施工,工程队有材料和技术,但人工成本高;但社区居民有的是力气,可以“搭伙”的想法迅速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经过社区与施工方反复协商,“资源共享、共建共治”方案敲定。社区将闲置集体宿舍免费提供给工程方住宿至工期结束,并组织居民出工;工程方则免费提供管材、水泥等材料及技术指导,同步推进污水管网修复、沟渠加固、花圃拆除硬化三项工程。 这一创新模式的成效立竿见影。施工方省去异地找住宿的麻烦,节省了开支;社区居民出工直接为工程方减少近三成人工成本;三项工程同步施工,避免了重复开挖的浪费和繁琐手续。原计划分三期、20天完成的工程,10天就顺利收尾,还为社区节省近10万元资金。 施工期间,居民们有的扛管材、清淤泥,有的给施工人员送水送饭,“人人参与、共建家园”的场景成了社区最暖的风景。 如今,后街的沟渠已换上水泥浇筑的“新装”,新铺的管网排水顺畅;花圃拆除后路面扩宽,泥泞路变成了平整坚实的水泥路。“‘晚议’议出了好法子,有事坐下来商量,办法就有了,干群关系也更亲了。”社区干部的感慨道出了关键。 这场由社区牵头、居民参与、多方协作的治理实践,不仅破解了民生“堵心事”,更探索出“低成本、高效益”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从17次投诉到100%满意,朝天桥社区用实际行动写下了民生幸福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