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5:47:12 作者:陈容 魏知秋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银屏峰下,电网工人叶德奕三十载如一日穿梭于大街小巷,用匠心守护万家灯火; 黄振芳家庭林场里,九旬老人黄振芳布满老茧的双手抚过亲手栽种的树木,将“荒山变林海”的绿色传奇续写在闽东大地上。 山城有爱,暖意无疆;文明新风,劲吹发展。 近年来,周宁县坚持筑牢精神内核,激昂奋进力量,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程,让文明新风浸润云端之城,凝聚奋进伟力。 榜样引领聚力量 大型原创话剧《树魂》剧照 李何颖 摄 上个月,以黄振芳家庭林场为原型的大型原创话剧《树魂》,作为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展演剧目,亮相中国国家话剧院。而在此前,黄振芳刚刚荣获“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称号。捧着沉甸甸的奖杯,黄振芳深情地说:“希望更多人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数十年前,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村民黄振芳带领家人于荒山上,植树造林上千亩,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造林大王”。 数十年后,周宁人更将这份对自然的赤诚代代相传,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在林间“寻宝”,养山富山,探寻林下经济、林旅经济,让“绿色希望”生生不息。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周宁志愿者叶德奕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叶德奕在群众家中,义务检修电路、更换灯泡。周宁供电公司供图 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叶德奕始终坚持公益,用点滴行动温暖身边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如果我走得动,我会一直坚持我热爱的志愿服务。”叶德奕如是说。 时代需要先锋,榜样催人奋进。近些年,周宁着眼典型培育,营造崇德向善良好社会氛围。 黄振芳获评2024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直播截图 一方面,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先后推荐了13人参与省市级以上先进典型评选。其中,叶德奕成功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黄振芳入选“初心坚守”“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学生郑子行被评为宁德市“新时代好少年”。 另一方面,强化榜样力量,教育立德树人。结合“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等主题活动,在学生群体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号召向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和各行业的先锋榜样学习,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此外,以先进典型故事为背景,打造话剧《树魂》、闽剧现代戏《烈士凌福顺》、微电影《姑丈》等,多维度宣传榜样先锋,并依托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多方位、多形式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分享先进事迹与文明新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 志愿服务暖人心 “岁月年轮”敬老摄影志愿服务队已深入全县100多个村落,为8000多位老人留下珍贵影像。刘志玮 摄 “阿婆看镜头,笑一笑。”日前,在浦源镇吴山底村,“岁月年轮”敬老摄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细心调整角度,为老人拍下人生中第一张正式肖像照。这支由老中青三代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已走遍全县100多个村落,为8000多位老人留下珍贵影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的文明风尚。 近些年,周宁县着眼群众需求,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志愿力量,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兴起文明实践“新浪潮”。 以“专、精、特、新”队伍建设为导向,周宁县分门别类组建队伍,构建覆盖全县的服务网络。党员干部先行,勇担“排头兵”。构建“1+7+N”志愿服务体系,整合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力量,作为志愿服务“主力军”。针对专业领域需求,组建以协会、社工组织为主体的专业化队伍,培育蓝天救援、“阳光心苑”等服务队伍。充分激发民间活力,引导“银屏峰下周墩人”、义工协会、“德奕”志愿者协会、果蔬协会等与基层所(站)共建,充实志愿服务“后备军”。同时,各所(站)把网格员纳入其中,扩大队员覆盖面,通过积分兑换等形式,引导社区(村)党员、居民广泛参与。 理论宣讲轻骑兵在“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宣讲。刘志玮 摄 据统计,目前,全县已登记在册志愿者1.8万名、队伍298支。他们协同发力,共解群众身边“急难事”,传递正能量。 叶树正是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多年来,他发动身边人一起做善事。每年除夕夜,为流浪汉送年夜饭;寒冬时节,为困难人群捐赠物资送温暖;暴雨季节,专门设立“爱心衣柜”,供有需要者取用。周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女子骑行中队中队长李柳惠,通过路面巡逻和站岗执勤,帮助独居老人解决噪声困扰,为中高考生开辟交通绿色通道,搀扶老人过马路,护送盲人回家,成为市民心中值得信赖的守护者……诸如此类的爱心案例还有很多。 长安社区后井洋巷周玉华老人提到经常到家服务的志愿者总是感慨不已:“年纪老了,腿脚不方便,多亏他们搭把手,买药、做卫生,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偶尔还会过来陪我聊天,心里暖和和的。” 看似微不足道的凡人善举,却温暖着千万家。据统计,2024年,全县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1000余场次。 实践阵地筑根基 每周三晚上,狮城镇中兴社区都会开展“国学讲堂”活动,来自周宁县书香传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现场讲解国学礼仪知识,分享良好家训家风等传统文化,现场氛围热烈。 中兴社区党委书记李立伟介绍,自2021年起,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5支“近邻帮帮团”,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广受好评。目前,团队成员已达415名。 群众在哪里,服务阵地就延伸到哪里。周宁县广泛调动各级力量,向基层延伸服务,在“中心—所—站”三级阵地的基础上,推动文明单位与所、站结对,让资源共享、人员共用、活动共办。 “福小宣·理响周宁”非遗说小分队以接地气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何颖 摄 各所(站)还结合近邻党建、智慧社区、红色驿站等建设,围绕群众需求,提供物品借用、矛盾调解、应急救助等服务,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值得一提的是,周宁县结合“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鲤鱼溪风景区等建设需求,延伸服务,建成黄振芳家庭林场、清风亭、河滨公园广场等一批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围绕“三进林场”故事等开展文明实践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红领巾小导游”为游客讲解。叶娜娜 摄 数字加持,让志愿服务更高效。2020年,周宁县搭建起了“志愿红”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互通互融体系,开发服务小程序,设置“点单台”“随手拍”等功能,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闭环管理,并登记志愿者服务时长及积分,支持“积分超市”兑换物品,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形成“你点我有、你需我供”的良好态势。目前,“线上”已发布活动7900多场。 “文明实践,暖了民心,强了信心,更聚了人心。”周宁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许剑表示,下一步,周宁县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巩固现有队伍和项目基础上,重点培育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力量,深入挖掘和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优秀事迹,利用话剧《树魂》、闽剧《烈士凌福顺》等文化载体扩大影响力,打造更具辨识度的文明实践周宁品牌。(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通讯员 魏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