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5:47:12 作者:刘源 郑德冬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聚焦民生关键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保障持续“升温”;与企业保持畅通联络,服务前置精准纾困,护航企业快速发展;解决农户技术短板,依托村情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柘荣县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在社会民生、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完善民生保障 增进群众福祉 5月29日,柘荣县实验小学第四届劳动技能大赛暨课后服务社团成果展示火热开赛。比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分层比赛项目。低年级学生专注于择菜洗菜,展现出细致耐心的劳动态度;中年级学生熟练地将食材切碎,精准控制力度与尺寸,同时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高年级学生则挑战更高难度的包饺子,从调制美味馅料到熟练包制饺子,一只只饱满精致的饺子在他们手中诞生。 柘荣县实验小学第四届劳动技能大赛。柘荣县教育局供图 此次比赛不仅是一场劳动技能的较量,更是柘荣县实验小学课后服务成果的生动展示。该校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课后服务,构建“基础巩固+社团拓展”双轨模式,开设“剪纸”“科学小实验”“趣味编程”等特色课程,形成“基础课程保底、特色课程出彩”的服务格局,获得家长高度认可。 课后服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民心工程,不仅填补了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差”,更在安全看护与素质拓展间架起桥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点亮了课堂外的成长之光。 在柘荣,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让群众可感可及。 今年上半年,柘荣县双城镇上城社区干部、网格员在入户走访中收到群众诉求,希望在辖区新厝下道路安装护栏,保障过往车辆及行人出行安全。 双城镇溪坪社区网格员探望社区老人。双城镇供图 “新厝下挡土墙因为多处突出有崩塌危险,于2022年底进行加固修缮。但由于边坡改造使道路变窄,加上路边水沟较深且没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接到群众反映后,社区立即将该事项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经两委会研究后实施了新厝下道路不锈钢护栏安装项目,共安装不锈钢护栏48米,高度1.05米,于6月初完成建设,“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赢得新厝下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乍洋乡纪检监察干部在宝鉴宅村开展流动接访。袁镔 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乍洋乡“三单网格”模式推进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宅中乡“双报到”工作机制与“网格+12345”制度将民生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柘荣县教育部门“一线工作法”推动党群干群关系从“单向服务”向“双向奔赴”升级,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根基;富溪镇“小微权力清单+群众评议”模式,将村级公务接待、工程发包等32项权力纳入清单化管理,并通过村务公开栏、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微信群聊同步公示,让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学习教育正往深里走、往实处落。 落实惠农政策 助推乡村振兴 “多亏专家及时赶到提供专业指导,当时真是束手无策了。”今年4月,楮坪乡苏家洋绿之美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福锦发现田地里部分太子参叶片存在明显皱缩、叶缘卷曲变形等症状,一时手足无措。 技术人员到海诚药业基地指导太子参杂交实验。柘荣县市场监管局供图 此时恰逢乡里邀请柘荣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服务团到基地指导,张福锦赶忙上前询问。经专家诊断这些太子参患上了太子参病毒病,若未及时干预,将严重抑制植株生长并导致块根减产。 随后,专家团队迅速提出专业防治方案,指导农户采用药剂防治与农事管理相结合的管护办法,有效遏制病毒扩散。“现在有了科学方案,今年的太子参收成有保障了。”张福锦信心满满。 为推动太子参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柘荣县启动实施柘荣太子参研究院项目,建成首个太子参新版GAP基地,有序推进绿肥试验和良种繁育。同时,积极培育太子参产业科技型企业,完善太子参大数据溯源平台推广服务,创新推广太子参品牌。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引领下,乡村振兴在柘荣全面扎实推进。乍洋乡宝鉴宅村以畲族文化推动民族风情体验和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楮坪乡洪坑村以红色文化赋能文旅产业发展;英山乡半岭村利用高海拔气候发展林下经济;宅中乡赤岩村以铁皮石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柘荣县深挖文化内涵、盘活生态资源、培育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差异化、多元化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类发展难题,各乡镇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及时化解矛盾、疏通堵点,让乡村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城郊乡福基岗村便是典型之一。 福基岗村党支部存在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村财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为此,城郊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福基岗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销号”管理方案》。 “针对村财增收渠道不多问题,乡党委对接县城投公司,盘活村集体用地,预计年增加村财5.8万元;盘活福基岗茶厂,发展茶叶加工,预计年增村财5万元;动员在砚山洋刀剪园区兴办或合资入股刀剪企业的乡贤,推动村民务工就业,目前已面向本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人均增加月收入3500元。”城郊乡党委副书记束观设说。 放眼未来,柘荣县将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走出一条作风建设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书写乡村振兴实干答卷。 精准助企纾困 激活市场动能 海诚药业是一家以中药饮片加工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产能提升,原有厂房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亟需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今年,柘荣海诚中药饮片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中药生产线2条,年产中药饮片7000吨;新建实验室、研发室;建设多层冷库、冷链物流设施,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数据中心等;配套车库、绿化、停车场、环保和节能措施。 “新厂房的建设对于海诚药业扩大产能、提升工艺水平、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柘荣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精准服务企业,县市场监管局主动关注项目进展,在厂房建设阶段主动介入、靠前服务,多次上门进行证前指导,为后续的设备安装、GMP认证等环节提供必要的政策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建成投产。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前期工作,正处于桩基工程施工的关键阶段,为“闽东药城”增添新的生力军。 “之前还在担心高温天用电负荷大影响生产,乡里就带着供电公司的人来了,现场敲定了增容方案,下半年订单稳了。”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这样“雪中送炭”的场景在乍洋乡成了常态——干部沉下去、服务跟上来,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干劲愈发饱满。 从要素保障到项目攻坚,从招商引资到政策落地,乍洋乡将学习教育与“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结合,推动成果转化。落实“一企一两委班子”挂钩机制,党政班子成员走访园区企业,把服务窗口搬到企业车间、项目工地旁,解决用电、用水、证件办理、生产运行等问题。同时,联合县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专项服务,规范执法、维护企业权益,以“零距离”服务打通发展梗阻,让学习教育成果落地见效。 开展学习教育有时间节点,但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柘荣县将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传承弘扬“柘荣现象”中蕴含的“四个面对、四个敢于”精神内涵,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在服务发展最前沿、改善民生第一线担当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在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推动形成“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在让群众感受到转作风树新风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中提升满意度。(闽东日报记者 刘源 通讯员 郑德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