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霞浦频道 > 正文

向海图强谋发展 科技赋能促振兴 ——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统战专项实践队三下乡实践纪实

2025-07-28 15:31:05  作者:谢怡安 陈垚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7月28日报道(通讯员 谢怡安 陈垚)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统战专项实践队深入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福建霞浦海参科技小院、霞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崇儒核心区、福建省巨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参观学习,积极探索向海图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产研融合促升级 海产加工链延伸  

走进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的蓬勃活力与创新精神。溢源食品是一家集育苗、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公司通过“渔户 + 基地 + 公司 + 市场”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紧密联系并带动了1000多户渔业养殖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供销链条。在参观过程中,现代化的加工车间令人印象深刻。先进的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将各类原辅材料加工成高品质的产品。该公司结合新消费趋势,正积极调整品牌发展方向,开拓各类精深加工产品,丰富产品供给形式向高端海产品领域进军。在交流环节,企业负责人与团队指导教师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赵超教授就海带色泽、褪盐处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致希望通过学院科研平台,攻克精深加工技术难题,优化产品矩阵,实现市场占比稳中有升,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科技小院注动能 海参产业提质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学习海参生长情况。陈垚 供图

在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与霞浦县盈瑞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共建的霞浦海参科技小院,我们了解到作为福建省首个聚焦海参全产业链的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小院立足霞浦县海参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海参养殖技术升级、产业链延伸和品牌价值提升,不断为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在科技小院,实践队指导教师们围绕当地海参生长速度不一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霞浦海参产业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两岸农业共繁荣 台创园里话融合    

盛夏时节,霞浦县崇儒畲族乡溪边村台湾农民创业园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萱草花、无刺即食玫瑰竞相绽放,生机盎然。这里不仅是花卉的世界,更是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热土。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台创园领导合影。陈垚 供图

创业园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北连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拥有三沙对台小额贸易口岸等平台,成为两岸农业交流的重要纽带。

一水相连,同源共流。目前,台创园内已有19个台资农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未来,霞浦将继续通过融合台湾农业元素,实现台资企业健康发展、村集体增收、农户获益的共赢格局,让两岸农业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促进霞台两地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育苗产业惠民生 山海携手向未来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微藻养殖基地。陈垚 供图

在福建省巨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参观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巨吉农业利用霞浦县后岐村的沿海资源,通过分摊承包到农户的方式推广二次育苗,打造了完整的育苗产业链。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企业发展,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企业负责人在与实践队指导教师赵超教授的交流中,赵超教授针对藻种扩培难题,提出了降低温度、浓度、适当避光、选育良种等靶向性措施。

这些专业建议不仅为巨吉农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高校科研力量在助力乡村产业腾飞中的重要作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先进的科研成果得以快速落地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巨吉农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高校等多方的积极参与、携手共进,是实现海洋经济和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应有之意。

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深刻认识到深厚的海洋科研实力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蓝色动能”,而因地制宜的“产学研用”融合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只有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多方携手共进,才能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将山海资源转化为幸福产业。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向海图强的理念,深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为推动海洋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