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青山系上“金腰带”:柘荣林下经济蹚出绿色振兴路

2025-08-04 19:59:18  作者:周涛 潘月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8月4日讯(本网记者 周涛 潘月容)闽东七月,柘荣县英山乡官安村千亩林海下,毛药花青翠摇曳迎来采收季。官安村峰其岗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连福翰带领村民穿梭林间,丰收的喜悦写在脸上:“去年毛药花亩产1120斤,当年就回本;今年采收两季,亩产可达2500斤!”仅靠这味本草,他的年收入已达数百万元。

林下毛药花。东南网记者 周涛 摄

走进海拔600米的示范基地,天然杉松林冠下,毛药花苗沿着山势等高线蜿蜒铺展,织就独特的“林间花带”。山腰处,毛药花成株在斑驳阳光中积蓄药力;谷底遮阳网下,新扦插的幼苗正经历关键驯化——这阶梯式场景,正是基地独创“仿野生阶段移植法”的鲜活写照。每株毛药花根据生长数据,将在两年内完成从育苗区到全光照林区的三次迁移,精准复刻野生环境。

毛药花育苗基地。东南网记者 周涛 摄

官安村地处闽浙交界,全村七百多人中三分之二曾外出务工。2021年连福翰返乡时,面临“白茶价跌、黄精周期长、木耳饱和”的产业困局。一条朋友圈里的黄精种植计划,意外引来浙江药商指点:“你们官安有许多野生毛药花,如果能人工种植起来就好了,我们药厂常年缺货!”这一提醒点燃了连福翰的灵感——村中万亩林地腐殖质丰厚、湿度宜人,恰是毛药花天然温床。

得益于县里强化要素流转、探索“三权分置”的创新政策,连福翰得以顺利流转林地,为规模经营打下基础。

分拣清洗毛药花。东南网记者 周涛 摄

7月31日,清晨的山间凉亭旁,官安村仿野生毛药花种植基地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四五位村民正麻利地分拣着晨间采收的毛药花,清洗工序溅起的水花映照着他们饱经风霜却洋溢着希望的笑脸。这些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村民,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编织着新梦想。

分拣毛药花。东南网记者 周涛 摄

“毛药花浑身是宝,花青可以制作养生茶,有的枝叶拿去做药膳配料,就是看着不起眼的花枝,也可以磨成粉制作成药品辅料。”谈及毛药花的用途,村民们如数家珍。

“以前守着大山没出路啊!”村民章大姐边整理花青边感慨,过去受制于交通闭塞、耕地匮乏,野生中药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黑色遮阳布下,成片的毛药花苗正在茁壮成长。东南网记者 周涛 摄

转折始于连福翰等致富带头人与科特派专家程曦团队的到来,他们带来毛药花种植技术和合作社模式,让留守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官安气候湿润、郁闭度高,与毛药花、黄精习性完美契合。”程曦点出生态密钥。

二次扦插的毛药花。东南网记者 周涛 摄

人工栽培受限于常规育苗成活率低、种苗供应不足及林下生态栽培技术要求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毛药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老师程曦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扎根山林,破解种源筛选、生态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瓶颈。她带领的团队制定了4项企业标准,将基质配方、水肥管理等参数转化为药农“实操手册”,分层培训农技骨干与种植户。村民章自卫在其指导下,将育苗成活率从不足30%提至80%以上,亩成本直降2000元,现已成为辐射周边的技术“火种”。

收割毛药花青。东南网记者 周涛 摄

仿野生种植技术的突破带来稳定优质的货源供应能力,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仿野生毛药花根本不愁销——浙江药企上门收购,千亩产量消化一空。江苏、广东一带的客商也纷纷上门洽谈,共同开发养生茶、深加工药粉等新产品,加工链条不断延伸。

“12斤鲜花青出一斤茶,50克零售138元,广东客户当高端伴手礼供不应求!”连福翰算起增收账:按亩产两三千斤鲜花青换算,单茶叶一项亩产值可达二三十万元。

看着地里长势喜人的毛药花,连福翰笑着补充道:“现在合作社种植的毛药花成了抢手货,收益节节高,大伙儿干活都特别有劲头!”章大姐则赞同道:“如今家门口务工,女工日薪160元还管饭,合作社挣钱了,作为村民也会跟着受益。”

不远处的老基地里,80亩黄精正默默生长。“毛药花虽俏,但不能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连福翰布局长远:三年后黄精采收季,恰逢毛药花加工厂投产,未来将双轨并进研发多元产品。

连福翰和官安村的实践,正是柘荣县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和成功典范。近年来,该县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面积达67.2万亩),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在这片广阔的林海间,已成功开辟出10.66万亩特色林下经济带,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社15家,开发出黄精系列、灵芝茶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通过建立健全“育龙头、强示范、促转型”机制,柘荣县着力构建企业、基地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共同体,有效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农户多元增收、产业提质升级的共赢格局。

如今,漫山遍野的林下“金腰带”,正成为柘荣践行“三库+碳库”绿色生态理念的鲜活注脚。“我们正积极申报‘柘荣毛药花’地理标志,未来还将结合特色资源,打造药膳体验游等新业态。”英山乡党委书记游龙城描绘着绿色发展的蓝图。从组培育苗到精深加工,依托林海得天独厚的生态馈赠,昔日的闽东“山窝子”,正实实在在趟出一条“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振兴新路。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