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09:49:50 作者:杨洋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赋能”,从“执法检查”到“执法+普法”,我市正织密一张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舌尖安全网” ——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市场监管人员前往溪柄镇田坂村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检查。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近日,霞浦县市场监管局邀请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共同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全县范围内农村食品生产企业、便利店(小超市)、农贸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展开密集式、突击性检查,共发现4个风险隐患,当场责令整改。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切实维护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成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出台《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督导推进、业务科室严抓落实”的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主要领导靠前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基层所网格抓”的三级责任体系,实现压力层层传导,形成“问题联查、案件联办、风险联控”的协同格局。 杨容是福安市上白石镇的一名食品经营户,主要经营饮料、糖果、方便面、饼干等预包装食品。近年来,不少镇居民搬至福安城关定居,顾客少了,但杨容对食品安全丝毫不敢大意,经常查看食品包装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其店铺经营条件有限,没有电脑,她就把供货商的资质资料、进货票据等用文件袋装起,便于查找溯源。 农村食品安全不仅要靠经营者自觉守法,更需要“科技”保驾护航。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在食品生产各个环节加强监管的同时,依托大数据,打通市场监管、农业、林业等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数据,构建起在宁德企业生产经营食品的进、产、储、销全过程线上追溯体系,推动监管从“人海战术”向“数据赋能”升级。 “消费者通过搜索‘一品一码’微信公众号,点击追溯查询,将商品进行扫描查询,即可了解商品的产品类型、产品类别、保质期、生产单位、质检报告等信息。目前,全市3902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纳入‘一品一码’追溯系统管理,注册率和录入率均达100%,累计录入追溯数据38142.67万条。”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长赵智说,在做好溯源的同时,我们根据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管理要求,对全市10893家农村食品经营户进行标签化管理,适时进行合理调整,对风险等级高的经营主体提高检查频次,确保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近日,周宁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查获了朱某无证生产“豪福盛”注册商标面包。经查,2020年2月至今,朱某在未取得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及“豪福盛”注册商标授权的情况下,长期无证生产经营面包,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货值金额远超5万元,目前,该涉嫌犯罪案件线索已移至公安部门。 在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同时,从严执法,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无处牟利”。近年来,我市推行“行刑衔接+联合执法”模式,市场监管部门完善与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线索移交、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并与市公安局联合发布《公开征集肉制品和农村假劣食品违法犯罪线索的公告》,发动社会共同打击违法行为;深化以案促改,形成“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行”的震慑效应。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5起,捣毁无证生产及销售伪劣产品窝点各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 不仅如此,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执法+普法”双轨模式,利用“赶集日”“小板凳”设点宣传、食品快检“进畲乡上海岛”入户讲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假冒伪劣食品鉴别知识,制作发布手册、海报、图解、视频等宣传产品59个,开展宣传活动39场次,发放资料8000多份。(闽东日报 杨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