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09:48:35 作者:张瑜 许效魁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8月底,走进霞浦县,蔚蓝海面波光粼粼,连片紫菜随波起伏,一幅“海上田园”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开。 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国紫菜之乡”,霞浦紫菜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如今,在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与扶持下,当地群众正从“靠海吃海”的粗放发展,迈向“养海护海”的绿色新征程。 传统紫菜养殖依靠自然潮汐和阳光晾晒,生产周期受天气制约,而环保烘干设备投入超百万元,高昂成本让中小养殖企业望而却步,多数企业只能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晾晒模式,不仅制约产能提升,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助力企业转型升级,霞浦县税务部门主动靠前,聚焦海洋养殖企业“绿色转型”痛点,将税收政策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针对企业环保投入资金压力,税务部门推出“环保设备投资抵免”“绿色认证税收减免”等一揽子税惠政策,并组织税务干部深入紫菜、海参等养殖加工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辅导,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以前总怕环保投入增加成本,如今政策给我们吃了定心丸。”霞浦县深蓝紫菜加工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说。 税惠政策的“春风”,吹绿了霞浦的“蓝色经济”。如今,霞浦县90%紫菜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海参养殖领域,从育苗到加工的全流程碳排放较五年前下降25%。下一步,霞浦县税务局将持续锚定海洋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市场主体“痛点”为导向、“需求”为靶心,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举措,创新政策落实机制,为县域海洋经济提质、产业绿色升级注入“税动力”。(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许效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