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把博士论文写在大海上 以“智”赋能宁德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29 09:52:57  作者:潘月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8月29日报道(本网记者 潘月容)8月27日至28日,由福建省人社厅主办,宁德市人社局承办的“中央省级媒体走进博士后站点(宁德站)”主题采访活动在宁德开展。媒体采访团走进宁德时代、富发水产、亚南电机集团、福鼎闽威实业、品品香等重点企业与机构,深入了解宁德博士后工作的创新实践成果。

科研工作者如何以大海为“实验室”,将科研研究写在产业一线,为宁德海洋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硬核”动能?

良种攻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养殖塘

“以前养殖户最怕大黄鱼得刺激隐核虫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点病’,一场病下来损失惨重。现在我们研究抗刺激隐核虫的致病机制,能帮渔民‘对阵下药’减少大半风险。”在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乔莹向来访的中央、省、市级媒体介绍科研成果。

乔莹博士的研究,直击大黄鱼“白点病”痛点。“刺激隐核虫病是大黄鱼产业的‘顽疾’,我们重点研究它释放的外泌体携带的miRNA,看这些分子如何影响鱼体免疫功能。”乔莹解释,这项研究不仅阐明了致病机制,更找到了疫苗和药物研发的靶点。“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中,看到渔民不用再为病害发愁,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媒体采访团走进富发水产博士后研究工作站。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我们建站的初心,就是让科研围着产业转、围着渔民需求转。”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炜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工作站成立于2018年11月,2019年启动博士后招收,如今已有2名在站博士、1名拟进站博士,累计完成5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成为大黄鱼产业创新的“智囊”。

为破解产业痛点,工作站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依托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宁德综合试验站等平台,与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成果落地”的闭环。“比如抗大黄鱼刺激隐核虫新品系研究,我们联合厦门大学徐鹏教授课题组,让博士全程参与,既加速了成果转化,又培养了科研人才。”郑炜强介绍,这种模式让科研不再“纸上谈兵”,而是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富发水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育种芯片展示墙。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在科研保障上,工作站为博士后打造了“无忧”环境:标准化实验室、专属养殖实验基地满足科研需求,完善的生活配套解决后顾之忧,科研奖励机制更激发了创新积极性。

工程师潘滢2014年从厦门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博士毕业,2019年进站后,主要从事海水鱼类遗传育种和养殖技术研发,参与了大黄鱼速生、耐高温、抗刺激隐核虫等多个新品系基因组选育工作。其所在工作站联合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选育的大黄鱼“富发1号”,于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大黄鱼“富发1号”18月龄体重平均提高23.6%。据统计,2022至2025年累计推广大黄鱼“富发1号”良种6.88亿尾,提升了大黄鱼良种的覆盖率,缓解了产业良种需求压力。

新域开拓,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闽威实业养殖基地。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是闽威实业从‘规模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一步。”福建闽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秀在采访中坦言。闽威作为一家集海洋经济鱼类育苗、养殖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25年2月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作站虽成立不久,始终将“科技兴渔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核心使命,计划以科研力量破解产业瓶颈,开辟海洋经济新赛道。

目前,工作站已精准对接两位博士人才,形成“种业创新+高值化利用”的双研究方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刘聪,主要研究水产动物遗传育种,聚焦鲈鱼、大黄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性状选育,旨在提升种源自给率,强力支撑公司海洋种业“芯片”攻关。

闽威实业研究出的胶原蛋白肽产品。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即将入站的博士石菲菲,将目光投向海洋生物高值化利用领域。“闽威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一是基本保持产品原型的精深加工技术;二是对海洋鱼类加工生产后产生的附产物进行加工再利用。”石菲菲解释,第一点主要是鱼类的预制加工,第二点则是从鱼鳞、鱼骨中提取胶原蛋白肽,开发功能性食品和美容保健品;从鱼内脏中精炼高纯度鱼油。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既能减少养殖废弃物污染,又能为渔民开辟新收益渠道。

“我们不仅要搞技术攻关,更要让成果落地惠及渔民。比如计划打造‘科技小院+渔民学堂’,让专业人士给渔民培训,教他们智能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培育养殖技术骨干。”方秀透露,未来工作站还将加速花鲈等优势水产品产业链延伸,推动本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需要科技支撑,工作站致力于有效提升区域从业者的科技素养和实操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在产业一线的转化落地。我们希望通过博士后工作站,让‘科技兴渔、人才强渔’的理念扎根宁德,让更多渔民靠海吃海、靠海富海。”方秀充满期待道。

从富发水产的“良种攻坚”到闽威实业的“新域开拓”,宁德海洋产业的博士后工作站正以“把论文写在大海上”的实践,将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