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东侨开发区 > 东侨新闻 > 正文

警营“师徒课”:我的从警实习启蒙记

2025-09-11 09:26:46  作者:吴晓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9月11日讯(通讯员 吴晓烨)这身警服,是青春选择的第二皮肤。其下的温度与重量,是师父一针一线教我识得的经纬。从此,锋刃与柔肠,皆成了穿行人间的语言。

第一堂课:于无声处,读懂责任的重量

师父丨彭志泳     徒弟丨苏厚毓

在突发意外现场,空气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我跟着师父第一时间蹲下身,他没有过多言语,只是用沉稳的语气安抚泣不成声的家属,用专业的动作仔细维护现场秩序。那双曾紧握执法记录仪、也轻拍过群众肩膀的手,让我懂得警察对生命最郑重的尊重。

在车辆盗窃的排查中,他带着我彻夜回溯视频录像,教我从蛛丝马迹中拼凑真相。师父以行动让我明白:这身警服既要能托起生者的悲恸,也要能斩断罪恶的黑手。原来藏蓝青春的真正重量,恰在这悲悯与锋芒之间交织而成。

第二堂课:于调解中,学会“平衡”的艺术

师父丨张鸿    徒弟丨李烁今

我的师父堪称“调解大师”。无论接警时双方多么剑拔弩张,他总能用通俗的语言讲清法律法规,用共情的态度化解对立情绪。

跟着师父调解的次数多了,我渐渐明白,派出所的调解从来不是“和稀泥”,而是“法理”与“人情”的平衡之道。他常说:“法律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处罚,而是以教为主,让当事人真正认识到错误,才是我们调解的最终目的”。这堂课,我学会了用耐心与智慧,为群众解开“心结”。

第三堂课:于日常中,传承不变的初心

师父丨董锐     徒弟丨陈沛然

在警营中,师父的“课堂”无处不在。他是我业务上的引路人,更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从接处警的规范流程到案件办理的关键节点,再到调解纠纷的沟通技巧,他倾囊相授,手把手纠正我每一个疏漏。

除了“专业课”,师父还常和我聊“人生课”。他会在我工作压力大时,拍着我的肩膀说“别急,我陪你再捋一遍”;会在我对岗位产生迷茫时,告诉我“警察的价值,就藏在群众说的那句‘谢谢’里”。从青涩到成熟,我逐渐领悟“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深刻内涵。这份师徒情,既是技能的传承,更是警魂的塑造。

警营里的师徒传承,从来不只是技能的“传帮带”,更是使命与担当的“接力跑”。今天,在这个致敬师者的日子里,想对警营里的师父说一声:谢谢您!

考个好成绩,当个好警察,愿我们都能成为像您那样的人——眼底有追寻真相的锐利锋芒,心中装着守护万家的温暖灯火。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