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7:05:26 作者:潘月容 王婷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东南网9月11日报道(本网记者 潘月容 通讯员 王婷婷)初秋时节,驾车沿沈海高速驶出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收费站,眼前景致瞬间从“高速车流”切换为“乡村诗意”——美丽乡村的轮廓顺着道路延展,金黄田野、翠绿茶园与错落民居交替铺展,一幅畲乡好风光徐徐展开。这动人景致的背后,是硖门畲族乡破解发展不平衡、探索“先富”带“共富”的生动实践。 硖门畲族乡背山靠海,下辖村社各有特色:既有“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柏洋村,也有“国家级特色村寨”瑞云村、省级“水乡渔村”渔井村等。然而,过去各村社联动松散,多是“单打独斗”谋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该乡仅柏洋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0万元,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20万元左右,“一村独强,多村薄弱”的发展差距显著。 柏洋村。福鼎市硖门畲族乡供图 为打破这一局面,硖门畲族乡积极探索“跨村联建”模式。“我们充分发挥柏洋‘明星村’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渔井、瑞云、东稼、青湾4个村成立‘大柏洋’片区联合体,推动乡村发展从条块分割向区域整合、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共富’转变。”乡党委组织委员林慧敏介绍。 “大柏洋”片区联合体以“抱团发力”为核心,从多维度推动片区发展提质增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打通硖门至渔井、硖门至石兰等4条断头路,拓宽硖门至瑞云、瑞云至东稼等道路10余公里,不仅惠及沿线30多家茶企,更实现全域旅游“串珠成链”;在产业发展上,组建强村公司,组织联建村按每村20%比例投资参股,建立“项目库”“资金池”,遵循“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共同谋划推进5个发展项目,同时推进“党建+平台+农产品”模式,整合畲药、特色果蔬、海鲜干货等资源,打造区域特色“土”字号农渔品牌。 渔井村。王婷婷供图 随着“跨村联建”的深入,各村也逐步形成“各美其美”的发展格局。一批“能人贤士”结合联建村村情,引资、引智、引市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落地:渔井村打造美丽滨海渔村,瑞云村建设畲族特色村寨,东稼村定位茶韵村庄,青湾村打造鼻尾半岛滨海风情园,串联起“畲乡风情・渔村听涛”乡村振兴示范带。 在此基础上,片区进一步整合资源、分片布局旅游线路:整合渔井滨海民宿集群、石兰明代抗倭古堡、青湾鼻尾半岛等资源,打造集冲浪探险、休闲度假、海礁矶钓于一体的“滨海旅游风景线”;联通柏洋共同富裕主题馆、金山农耕文化园、东稼周忠魁辛亥革命老人故居等景点,形成融合研学旅游、农业科普、农耕体验的“农耕文化体验线”。据统计,去年该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 “跨村联建”的效应还在持续扩大。柏洋村党委书记王兆品介绍:“乡里启动‘幸福园’项目,联合福鼎市7个乡镇的15个村、38户村民投资入股,帮助一批薄弱村实现集体经济‘破局’,走出携手共富新路子。” 如今,硖门畲族乡的“共富”成果已初步显现。2024年,该乡9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稳定在50万元以上,其中百万村4个、千万村1个,成功实现“后进”变“后劲”、聚“合力”添“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强村与弱村联动共赢模式,织密‘共富网’,吸引更多村子加入。同时推动产业从‘有’向‘优’升级,让畲乡的好山好水好文化,真正成为村民可持续的‘幸福钱袋子’。”硖门畲族乡党委书记宋派庆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