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要闻 > 正文

绿色宁德 书写山海长诗

2025-09-19 15:23:19  作者:王志凌 郑霄 刘源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午后,迈入“宁时光·零碳空间”。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地板,屋顶上的光伏板静静收集着能量。桌上,用咖啡渣、麦秸等可降解环保低碳材料制成的咖啡杯里,盛满了这座城市的环保“小心思”,倒映出窗外摇曳的绿意和人们恬淡的笑颜。

傍晚,坐上“东湖之星”纯电动观光游船,锂电驱动取代柴油轰鸣,在东湖上划开一道无声的涟漪。碧波之上,游客倚栏望月,闻不到刺鼻气味,唯有鸟鸣和青山为伴。此刻的游船,承载的不只是悠然赏景的心情,更是零碳出行的决心。

近年来,下党乡融合生态与历史底蕴,将曾经的“五无乡”打造成游人如织、产业兴旺的旅游热门地

循着茶香向深山走去,下党零碳示范基地里,形似“莫比乌斯环”的“零碳茶馆”与光储充放智能充电站结合,实现了绿色电力的自给自足和高效利用,游客在此参观游览、休憩品茶、充电吸氧,自然与科技碰撞出新“火花”。零碳新场景与古老村落的苍绿茶山此刻共生,一幅宁静致远又充满生机的文旅画卷悄然展开……

霞浦依托漫长海岸线与绝美滩涂风光,滨海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宁德,山水气质天成。百里画廊霍童溪、千里流瀑九龙漈、万亩草场鸳鸯草场、“国际滩涂摄影圣地”霞浦滩涂、“海上仙都”太姥山、“中国最美海岛”嵛山岛等景观交相辉映。

蕉城畲族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文旅名片

宁德,人文风韵独具。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柘荣剪纸名扬四海,福鼎白茶、坦洋工夫飘香万里,畲族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信俗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共生。

随着全国知名山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的加快推进,“山海宁德”旅游热一浪高过一浪,研学游人气高涨,海岛游“圈粉”无数,古村落人潮熙攘,生态游更是作为“新晋”旅游风尚,成为游客共赴的“诗和远方”。

周宁溪口村着力发展“避暑经济”,引来众多游客。叶晓晖 摄

素有“云端之城”美誉的周宁,便是生态游的“代表”之一。72.96%的森林覆盖率织就绿色锦缎,3466个/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构筑天然氧吧,880米的平均海拔孕育夏日24℃的清凉。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周宁县着眼“生态+文旅”,推动文旅、农业、康养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推进“鲤乡福境·云端周宁”品牌升级,让“凉”资源变“热”产业。

国家级非遗寿宁北路戏成为文旅融合的文化纽带,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旅游增添了人文吸引力

屏南亦是群山环绕、溪流纵横的“天然氧吧”。这里拥有“浅水广场”白水洋,“爱侣圣地”鸳鸯溪。千年廊桥横跨时光,红粬黄酒飘香古今,龙潭、四坪等传统村落焕发新生,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屏南四平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屏南以“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模式,书写着人与自然共生、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动人篇章。

“东湖之星”电动船游弋东湖,串联城市景观与生态风光,为游客打造绿色亲水的文旅体验

如今的宁德,正以绿色为底,于山海间谱写文旅长诗。这首诗里,有滩涂日出的震撼,有古村新生的惬意,有枕草看海的浪漫,有畲歌萦绕的悠扬,亦有自然馈赠的鲜香……(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郑霄/图 刘源/文)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