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古田大甲:一群鸳鸯带来乡村蝶变

2025-09-25 15:43:26  作者:叶伏国 程雨凝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9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 通讯员 程雨凝) 深秋将至,古田县大甲镇邹洋村的溪谷间忙碌了起来。村民们扛着工具清理河道、检查管道、沿溪巡逻,每个动作都透着熟稔与期待,只为迎接一群特殊的“老朋友”——从北方迁徙而来的鸳鸯。

鸳鸯谷中鸳鸯在溪中戏水。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自2015年首次驻足,这群“生态精灵”已与村子续写了十年情缘。它们每年10月准时赴约,在此越冬直至来年4月,种群数量也从最初的零星几只,逐年攀升至如今的200只左右。这份“约定”,不仅是当地生态持续向好的“活名片”,更让这个曾经普通的村落,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绿色蝶变路。

鸳鸯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水质、环境极为挑剔,要留住这群“贵客”,就得把生态底子打牢。近年来,大甲镇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今年1月总投资近百万元的“邹洋村鸳鸯谷生态修复项目”顺利竣工,项目通过拆除老旧设施、铺装生态步道等措施,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85%、水体透明度提升40%,还新增绿化面积600余平方米。为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施工期间生态敏感区全程采用人工作业。

不光修复鸳鸯谷,大甲镇还定期清理上游河道、加强柏洋水库维修养护、完善镇区污水管网建设……多管齐下,如今的鸳鸯谷溪水常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成为鸳鸯越冬的“世外桃源”。

更难得可贵的是,在邹洋村,爱鸟护鸟早已从“倡议”变成村民的日常行动。许多村民主动化身“护鸟员”,每日定时在溪谷周边巡查,劝导游客保持安静、文明观鸟;有农户自愿退耕还林,为鸳鸯腾出更多活动空间;还有村民义务照看觅食的鸳鸯,生怕它们受半点惊扰。

为提升保护效能,大甲镇还构建"人防+技防"立体管护网:组建专业巡护队伍,配备智能监控设备,对鸳鸯栖息地实行24小时监测;在关键区域设置警示牌,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狩猎、电鱼打鸟等破坏行为;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形成“全民护鸟”的良好氛围。

好生态不仅留住了鸳鸯,也为邹洋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如今的鸳鸯谷,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生态步道等旅游设施一应俱全,以“鸳鸯”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品牌逐渐打响。2024年6月,鸳鸯谷景区成功获评国家2A级景区。

依托“观鸳鸯”经济,当地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等业蓬勃兴起,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省内外观鸟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高峰时单日游客量超2000人。

从“留住鸳鸯”到“游客盈门”,古田大甲走出了一条“护鸟兴村”的特色路。着眼未来,大甲镇计划串联鸳鸯谷与上书书院、林峰知青文化馆等资源,打造“大甲古村落文化生态一日游”精品线路,实现“观鸳鸯、品文化”双体验。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进鸳鸯谷摄影基地建设与基础设施升级,争创国家3A级景区。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