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蕉城赤溪:“粮方”赋能 沃野新生

2025-09-29 09:13:10  作者:郑霄 褚子强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蕉城赤溪探索“农管家”服务与“粮食银行”模式

——“粮方”赋能 沃野新生

金黄稻浪翻滚,轰鸣声响彻田野。在蕉城区赤溪镇,大型收割机穿梭其间,将沉甸甸的晚稻“收入囊中”。这幅现代化丰收图景的背后,藏着当地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的关键密码——“农管家”服务与“粮食银行”模式,正让这个传统农业镇焕发新生。

曾经,作为农业大镇的赤溪,也碰到了发展中的“阵痛”:青壮年外出务工,地里缺人照料;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小农户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储存易霉变,销售渠道窄,好粮卖不上好价。为了打破困局,该镇党委、政府牵头,联合赤溪供销社、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联合社等,组建起混合所有制的“农管家”服务公司,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供销社搭台、合作社唱戏、农户得实惠”的新路子。

“农管家”的服务,堪称农户的“田保姆”。其整合镇域及周边农机资源,把旋耕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烘干中心、碾米设备“打包”,为农户提供从耕、种、管、收到烘、加、销的全链条服务。规模化作业不仅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更让标准化种植落地田间,解决了“怎么种好地”的核心难题。

而“粮食银行”更是让农户眼前一亮的创新。收获季,农户拉着湿谷到服务中心,就能解锁三种“赚钱姿势”:想省心的,按当日市场价直接卖,现金快速到账;想等好价的,把粮食“存”进“粮食银行”,进行专业烘干、科学仓储,等市场行情好再出手;想换农资的,凭“存粮折”就能兑换种子、化肥,甚至能换成现成的米和油。

“以前晒粮靠天,遇着阴雨天,只能眼睁睁看谷子发霉。现在收割完直接送‘粮食银行’,烘干、过磅一步到位,价格满意就卖,不满意就存着,太省心了。”种粮大户老杨的话道出了农户的真切感受。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储存难题,还帮供销社掌控优质粮源,为打造自主品牌铺路,甚至能以“存粮折”为信用凭证,探索涉农小额信贷,成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生动实践。

如今,赤溪的探索已初见成效。预计到今年底,“农管家”服务面积将超1万亩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约2000元,重新点燃了农户的种粮热情,有效遏制耕地抛荒,为粮食安全加上了“安全阀”。

眼下,赤溪供销社正忙着升级“数字农管家”平台,让服务全程可视化。同时,计划扩大“粮食银行”覆盖范围,打造“赤溪供销”自有品牌,推动从“卖原粮”向“卖品牌”转型,让更多增值收益落入农户口袋,让希望的稻浪翻滚出更壮阔的幸福图景。(闽东日报记者 郑霄 通讯员 褚子强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