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6:16:26 作者:谢晓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东南网9月30日讯(通讯员 谢晓景)“孩子长大了,身上的痣也变多了。” “医生,我孩子脸上长了一颗痣,要不要切除?” 在皮肤科门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询问关于身上“小黑点”的问题。面对孩子身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色素痣,家长们既担心影响美观,更害怕潜藏健康风险。其实,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身上的色素痣都是良性的。 然而,宁德市医院皮肤科两名孩子的病理报告也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在近日宁德市医院皮肤科冯峥名医工作室的示范手术中,冯峥教授团队为6名先天性色素痣患儿实施切除手术,他们从出生就有的色素痣均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其中有两个儿童的色素痣分别在面部和脚侧缘,病理结果显示:2例存在黑素细胞异常活跃伴Paget样改变。 患者小哲(化名),今年9岁,出生时左脸颊就有黑色的痣,刚开始家人不以为意,以为是正常的黑痣。近期皮疹稍增大,因担心恶变,遂带其来就诊。冯峥为其做了手术。检查发现存在黑素细胞异常活跃伴Paget样改变,这种可疑的癌前病变让家属非常焦虑,所幸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显示无恶化倾向。但专家团队再次强调:“当先天性色素痣出现明显变化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提到色素痣,很多人最大的疑惑就是,是否会癌变?冯铮表示,色素痣有癌变的可能,但癌变概率极低。什么样的色素痣需要警惕,及时切除呢?冯峥给出了建议: 1、初步自检标准:ABCDE法则(尤其关注摩擦部位及曝光部位) A(Asymmetry,不对称):良性痣多为对称圆形或椭圆形,恶变倾向的痣常形状不规则。 B(Border,边界):边缘模糊、呈锯齿状或毛刺状的痣风险较高。 C(Color,颜色):同一颗痣出现深浅不一(如黑、棕、红混杂)需警惕。 D(Diameter,直径):超过6毫米的痣需重点关注,但并非绝对标准,部分小痣也可能恶变。 E(Evolution,变化):短期内突然增大、隆起、渗液、自发的破溃或伴随疼痛/瘙痒 色素痣无论大小,出现以上情况需要就医咨询 2、建议切除(满足任一): 皮肤镜提示高危特征(TDS总分≥7分或出现特异性结构); 临床观察到快速增长(>1mm/月); 位于易摩擦部位及曝光部位出现ABCDE中的任意一项。 先天性巨痣(直径>20厘米):恶变风险较高(约5%-10%),建议密切观察,必要时尽早手术切除或分次切除。 3、可随访观察(需同时满足): 皮肤镜表现良好(TDS≤4分); 非暴露及摩擦部位且大小形态稳定。 据悉,皮肤镜的早期应用主要针对色素性疾病的观察和鉴别诊断,尤其是在黑色细胞来源肿瘤和非黑色细胞来源肿瘤的区别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皮肤镜的观察和辅助诊断比裸眼判断的符合率提高了18%—28%,对减少漏诊、误诊和避免盲目活检或过度手术治疗具有帮助和临床意义。 针对当前存在的治疗乱象,冯峥也明确提出两大禁忌:禁止药物腐蚀——先天性痣的色素细胞常深达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药物无法彻底清除,反而可能刺激细胞异变;禁止反复激光治疗——激光的热效应可能激活休眠的黑素细胞。临床统计显示:接受≥2次激光治疗者恶变风险增加3倍。对于以上提到需要警惕的情况,需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切除色素痣。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密切监测,每年或每半年检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