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2 11:10:00 作者:杨洋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以强带弱 跨村联建 宁德探索从“一村强”带出“整片兴”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 初秋时节,沿沈海高速驶出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收费站,扑面而来的是一幅流动的畲乡画卷——金黄稻浪随风起伏,翠绿茶园层叠如梯,粉墙黛瓦的民居点缀其间,美丽乡村的轮廓沿着山路蜿蜒舒展,诗意在车轮下缓缓铺陈。 在柏洋村“幸福园”,只见两栋高层建筑并排矗立,已全面装修完毕,目前供宁德核电建设人员使用,为核电项目建设提供住房保障。这是柏洋村“以强带弱”的一大手笔。“我们联合福鼎市7个乡镇的15个村和38户村民投资入股,年底将按股分红,走出一条携手共富的新路子。”柏洋村党委书记王兆品说道。 以“一村强”带出“整片兴”。硖门畲族乡依山傍海,下辖1个社区9个村,村社虽各有优势,但过去联动并不紧密。近年来,为缩小区域差距,该乡探索“跨村联建”党建模式,以柏洋村为中心,联合渔井、瑞云、东稼、青湾4个村成立“大柏洋”片区联合体,推动乡村发展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 抱团发展,“大柏洋”片区联合体领办成立强村公司,带领联建村开发滨海旅游风景线和农耕文化体验线2条旅游线路,辐射带动瑞云村上榜国家级特色村寨、渔井村滨海旅游风生水起、东稼村生态茶庄日益“出圈”……2024年,硖门畲族乡9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其中,4个村突破百万元,1个村突破千万元。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一场探索“跨村联建”模式也在柘荣县楮坪乡仙岭村拉开序幕。 “我们秉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推动仙岭村、后楼村、石咸村、秀家宅村、马蹄岩村、坑头村等6个村庄成立大仙岭林下经济产业片区联合党委,并创新“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机制,实现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共富’转变。”楮坪乡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联合党委以林下中药材产业为核心,强化要素保障,实施“能人返乡”,打造1200亩仿野生种植基地,包含天麻、黄精、茯苓等30余款特色产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今年以来,楮坪乡通过林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培训等途径,已带动周边40多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片区内5个村集体年收益均突破20万元。 从“林下经济”到“茶香共富”,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以一片叶子为“笔”,绘出科技赋能、产业联动的发展新图景。 在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5G农业智慧茶园里,一个个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茶树生长情况,自动监测和采集园区病虫害情况。 现代科技的加持,让绿色、有机变得可感可知。2024年,坦洋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6万元。 如何把茶香茶韵转化为富民的“茶经济”?2024年,福安市推动成立大坦洋片区,该片区以坦洋村为核心,联合周边社口、岩下、溪口、溪坪、填头、秀峰等6个村,面积约26.3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万人。片区共有茶园面积约2.1万亩,70%以上村民从事茶产业。 大坦洋片区党委以茶产业为核心,领办各类经营主体11家,进一步强化茶产业要素资源整合,提高茶叶种植规模化、品牌化,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生态茶园、5G智慧茶园等6100多亩,建成茶叶加工小微园、大坦洋联村商城、坦洋综合产业交易中心等,串联茶叶种植、加工、商贸全产业链,推动福安市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大坦洋片区在产业集聚发展、治理共同推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7个联建村共同实施11个村财增收项目。2024年,片区集体经济收入达51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万元。 从“山海协作”到“林下经济”再到“茶香联动”,宁德的“跨村联建”正从“行政村+行政村”的横向联动,迈向“资源+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从“空间整合”走向“价值共生”。(闽东日报 杨洋 王婷婷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