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区县新闻 > 正文

“村咖”主理人“归巢” 调出乡村“新滋味”

2025-10-09 09:22:47  作者:朱灵塬 王婷婷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村咖”主理人“归巢” 调出乡村“新滋味”

——看福鼎管阳镇如何用一杯咖啡激活乡村文旅一池春水

“村咖”引客来。

秋风送爽,走进福鼎市管阳镇,空气中稻香与咖啡香交织。一家家藏在枫林、溪边、田埂旁的“村咖”,盘活闲置资源、激活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收,让乡村不仅有“诗与远方”的意境,更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管阳镇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创业能人利用闲置资产打造乡村咖啡馆,推动“村咖+”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云边”逐梦

青黄相接的稻浪间,一座白墙灰瓦的咖啡屋静卧在田埂旁。游客倚窗闲坐,耳畔是咖啡豆研磨的细响,与秋风吹拂稻穗的沙沙声交织成韵——这里是返乡青年张文倩打造的“云边村咖”。

2019年8月,张文倩带着打工积蓄购置的无人机,毅然踏上归乡之路,回到管阳。她走遍全镇27个行政村,用镜头定格云雾茶山与阡陌风光。她的视频账号逐渐积累起1.5万个粉丝,百万播放量让管阳人文之美走入大众视野。

热度背后,张文倩敏锐地察觉到了现实的困境:作为福鼎生态大镇,管阳的优质农产品常因销路不畅而滞销。“线上传播聚拢了目光,却难转化成乡亲口袋里的收益。”她意识到破局需要新场景。

多次外出考察后,一个念头逐渐清晰:何不开一家咖啡馆,让人们从线上走到线下、走进乡村。张文倩果断行动,承包3亩农田种植水稻,与团队一起改造老屋。然而,创业之路却遭到网友和村民的质疑——“咖啡是要卖给农民?”“不如开大排档!”对此,她屏蔽杂音,专注做事。

“特别感谢当地政府的帮忙。”张文倩感慨地说,当地政府对年轻人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改善周边环境、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云边”从构想到落地,仅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

2024年底,管阳首家“村咖”开业。不同于城市咖啡店较为单一的业态,张文倩将“咖啡+农业”玩出了新花样:全景落地窗将稻田云霞尽收眼底,原生态风光被巧妙定格,成为一张张刷爆朋友圈的美图;助农直播、稻田音乐会、研学活动等,让咖啡桌变身农产品展销台。

耕耘终见回响:“云边”单日营收破万元,周末客流稳定在三四百人次。每周3场直播,带动红米、槟榔芋、茶叶等特产走出深山。更让张文倩自豪的是,村民茶余饭后也常来店里休憩,纷纷夸赞“村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同时,本地青年不断加入团队,返乡创业队伍日益壮大。

缕缕咖啡香中,“云边”不仅成为连接城乡的窗口,更成为助推农产品出村、吸引青年回归的枢纽——一杯“稻田咖啡”,为这片土地“萃取”出乡村振兴的新滋味。

“枫景”筑梦

2024年深秋,一条展现管阳镇楮楼村枫林古树的短视频引爆网络。“福鼎阿勒泰”的标签,让这个闽浙交界的小山村单日涌入上千游客,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枫叶林等风景具有季节性,流量来得快,退得也快。”面对“一夜爆红”,楮楼村党支部书记马征喜忧参半。这片枫林古树,正是他和村民历时3年整治河滩才重现生机的成果。亲手挖掘、一路守护,他格外珍惜这波流量,也担心秋去叶落,人气难以长久维持。

正当马征犯愁之际,转机悄然出现。咖啡主理人徐同录在网上看到“福鼎阿勒泰”的视频后,立即带团队前来考察,相中了溪边闲置30年的废弃水电站。“我们选址最核心的考量就是独特的山水资源。这里自然环境好、氛围松弛,很有潜力打造成一个吸引人驻足的周末目的地。”徐同录说。

在镇、村干部和福鼎市文体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主动对接、现场协调下,河滩变为露营基地,古树成了天然观景台,水电站经过“微改造、精提升”后蜕变成风格独具的“山咖咖”咖啡馆。

秋叶飘零,游客未减。冬天晒着太阳喝热饮、春天新绿满枝头、夏天蝉鸣配冰咖……“山咖咖”在青山绿水间,自成一景、持续吸睛,它不仅填补了楮楼村消费场景的空白,更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山咖咖”的出现,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业态更新、村民增收、乡村蝶变的层层涟漪,让“流量”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增量”。

“楮楼村不仅拥有‘河滩+枫林’的独特景观,还保存着古樟树、古街、古民居等历史遗迹。”马征介绍,如今村庄以“福鼎阿勒泰”为定位,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村里种植了牡丹、绣球花田,配套住宿餐饮,带动周边发展农业观光,“四季有景”的格局已经逐渐形成。

春去秋来,楮楼村的枫叶又泛起一抹淡红。马征站在观景台上,望着层林渐染的山坡,嘴角不由露出笑意。“下阶段,我们将以‘山咖咖’为示范,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盘活闲置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创新业态类型。借助旅游复苏的春风,以点带面,把楮楼打造成集休闲观光、生态康养、亲子研学、特色民宿于一体的旅游打卡地和农文旅融合新样板,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马征信心满满地说。

“社区”聚梦

蓝天如洗,白云舒卷,黛色群山环抱之中,一条清溪蜿蜒而过。溪畔,一座古朴雅致的咖啡馆人气正旺,与田园画卷相映成趣。

“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和蓬勃发展的产业,让我们看到了家乡更多可能性。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给了我们年轻人扎根乡村、大胆创业的底气。”“里面社区”联合主理人、返乡青年郑欣站在咖啡馆小院前,语气坚定地说。她身后,这座名为“里面社区”的空间,已成为广化村融合咖啡香气、文化沙龙与创意碰撞的“社区客厅”。

郑欣和她的7个伙伴都是选择回归乡土的年轻人。他们为项目取名“里面社区”,寓意深入乡村肌理、连接多元人群、激发内生活力,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乡村共同体”。

一杯咖啡,氤氲出远不止于咖啡的乡村温度。在这里,游客可以慢品精品咖啡,参与手作体验和文化沙龙,感受乡村独有的松弛与温暖;孩童可在乡野研学基地河滩嬉水、采摘瓜果、即兴涂鸦,亲近自然;都市人则能体验禅修茶旅、田园瑜伽、农耕膳食,在青山绿水间安顿身心。

而这,只是开始。

郑欣介绍,“里面社区”并不局限于单一业态,而是以闲置空间活化利用为核心,打造融合青年共创办公、社群活动、文化体验与社区营造于一体的复合平台。目前,乡村咖啡馆、研学基地、疗愈空间已逐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共享空间也在加快推进——昔日闲置的广化小学,即将变身“乡创青年服务中心”和“数字游民社区”,以“我有场地+你有内容”的模式吸引主理人入驻,降低创业门槛,激活乡村业态。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让农民得到实惠。项目团队积极与周边村落探索“社区+农户”合作模式,已与七蒲村、乾头村等多地农户签订协议,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产品,并通过研学体验、电商助农、文创开发等方式,让优质土货出村、城市消费进村。“社区在村里,收益也要真正落进农户口袋。”郑欣说。

从“云边村咖”到楮楼村的“山咖咖”,再到广化村的“里面社区”,一批怀揣理想与乡愁的年轻人正用创意画笔,勾勒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管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里将持续优化政策服务,创新“村咖+旅游”“村咖+电商”等模式,深化与西昆孔庙、茶阳中药材、七蒲西瓜基地、乾头红米等本地资源联动,构建“农业+文化+旅游+研学”融合产业链,打造闽东地区青年返乡创业的示范样板。

青年归来,乡村更有未来。一群人的回归,一杯咖啡的香气,正悄然唤醒沉睡的资源,汇聚成乡村振兴路上蓬勃的青年力量。(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文/图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