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09:50:47 作者:陈容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念好“山海经” 做好“土特产” ——宁德深耕“8+1”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周宁高山晚熟葡萄喜获丰收。 汤文娟 摄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中,福鼎白茶、福安葡萄、古田银耳、蕉城大黄鱼、福鼎桐江鲈鱼、柘荣太子参、寿宁猕猴桃等亮相展会,引得参展嘉宾、客商频频驻足互动。 产业兴则乡村兴。“十四五”以来,我市持续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坚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深化优质农业提效专项行动,实施“八个一”工程,培育形成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及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为闽东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数据最具说服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2.08亿元,增长4.0%,增幅位列全省第二位;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0元,增长6.9%,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位。 步入位于周宁县浦源镇的一家花企,阵阵花香袭人,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打理花田,采摘、包装鲜花。 周宁平均海拔800米,享有“云端之城”和“天然空调城”的美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球根类及冷凉花卉生长。利用这一优势,周宁县大力发展特色花卉苗木种植,将花卉产业纳入“一县一业”重点发展规划,强化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诸如盛周花卉、三杉生物等花企加入。 如今,该县已有花卉苗木企业30家,培育省市龙头企业5家,拥有“周宁高山百合”“周宁高山杜鹃”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400多亩,年产各类成品花58.8万盆、鲜切花1500多万枝、种苗2000多万株,全产业链产值超4亿元。 来到寿宁、周宁等地,紫黑的巨峰葡萄、翠绿的阳光玫瑰挂满藤架,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以寿宁凤阳为例,当地挖掘自然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做优葡萄产业,葡萄种植规模达万亩,“一粒小葡萄”串起了甜蜜的大产业,成为继茶叶之后的又一富民产业。 素有“南国葡萄之乡”美誉的福安是福建省葡萄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葡萄生产基地和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葡萄主产区。现有葡萄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1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35亿元。 移步福鼎市闽威养殖基地,深水网箱成片,一尾尾鲈鱼畅游水中。 依山傍海的生态环境孕育出肉质细腻的桐江鲈鱼,近些年,福鼎深耕鲈鱼产业,通过建设国家花鲈繁育标准示范区等举措,辐射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除了鲈鱼,福鼎还着力打造大黄鱼全产业链,保护好大黄鱼核心养殖品种的种质资源,打造“中国大黄鱼育苗基地——福鼎”公共品牌等,同时推动紫菜、淡菜、海蛎、青蟹等多元产业发展,让渔民的“钱袋子”越来越充实。 第一产业“接二连三”上台阶。在古田,银耳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已开发生产冻干、糕点、饮料、多糖提取等产品;在福安,葡萄产业链得以拓展延伸,葡萄被转化为果醋、葡萄酒、葡萄酵素、蜜饯等多种形态的产品;在蕉城、福鼎、霞浦等地,水产加工企业积极适配多元餐饮场景需求,推动大黄鱼、鲈鱼、海参等精深加工。 人才振兴与产业振兴是两个关键且紧密相连的要素。移步寿宁县清源镇村尾村,山间药园生机盎然,撂荒土地复耕成金色稻田。在此,返乡大学生陈丹丹利用林地资源,建成黄精等中草药基地,并生产饮品、果脯等销往外地。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陈丹丹更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肩负乡村振兴重任,带领村民开垦复种撂荒地,采用“稻+鱼”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稻田双收、粮渔共赢。 在寿宁诸如陈丹丹的返乡创业者不在少数。为了破解“农村缺人”这一关键问题,寿宁县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新农人”的乡村振兴特色模式,出台“新农人”回村工程实施方案,配套实施“十条”措施,千方百计吸引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乡村农旅发展等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目前,该县“新农人”队伍已达1.5万人,他们发挥技术、资金、信息、人脉等优势,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大显身手,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0多个,打造旅游民宿、电商直播、花卉基地等新业态400多家,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科技,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正推动着各地产业的蓬勃兴起。这个夏天,古田县大甲镇前桃村的竹荪喜获丰收。市级科技特派员阮碧媛介绍,为助力合作社发展竹荪产业,大甲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科技特派员主动发挥专业优势,从原料配比到栽培时序,从发菌管理到出菇养护,全流程指导助力合作社,解决了生产中的诸多技术难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积极推动农业、林业、渔业等多领域的专家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对口支援和公益服务活动,让农户受益,推动产业升级。 产品不仅要产得好,更要卖得好。紧抓电商“风口”,近些年,我市越来越多主播在乡村间成长,带动周边的名优特农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及文旅融合—— 屏南县加力服务,培育电商人才,助力土特产打开“云”销路,注册电商企业达数百家;霞浦县建设京东智慧物流园、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镇村级物流服务站点,让海产品“鲜”达四方;福鼎市管阳镇,村干部带头搭建“村官直播间”,以“村官”的特殊角色带动农产品销售…… 山海相依、地形复杂是宁德实际。为此,宁德努力克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束缚,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探索多元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深入谋划发展,宁德稳步实施特色优势农业龙头带动、科技兴农、数字赋能、品牌增值等四大专项行动;实施一个特色产业落实一个规划、一本蓝皮书、一个展示馆、一批龙头企业、一个科研机构、一个数字平台、一套政策体系、一个产业基金等“八个一”工程;建设农业小微园、电商园、物流园、食品加工园,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同时,宁德持续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实施“三品一标”行动,培育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轨战略,培育“福农优品”品牌矩阵,打造“0593宁德号”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搭建电商平台,通过线上“商城+直播”,线下“体验店+展会”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推广优质农产品。 受益于政策、人才、科技等各方面要素支持,如今,古田银耳、福鼎白茶、福安葡萄、蕉城大黄鱼、霞浦海参、柘荣太子参、周宁高山花卉、寿宁乌茶、屏南高山蔬菜等金字品牌越来越闪亮,为闽东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闽东日报记者 陈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