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09:17:46 作者:黄楚妍 夏岩缘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管阳镇稻田 金秋时节,福鼎市管阳镇缙阳村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转眼间,大片稻谷收获归仓。“以往,收谷子需要几十人收割几天,现在,农田连片开发,农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收割期缩短一半。”福鼎市管阳凛云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丽云说。 稻穗满仓背后藏着管阳镇对农业发展模式的持续探索。面对耕地零散、土地撂荒等问题,该镇以“党建+产业”融合为路径,建立“党委统筹、支部引领、大户带动”机制,大力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镇、村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家中讲政策,引导群众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耕地,推动“小田并大田”,为机械化耕作与规模化种植创造条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镇党委协调下,自2023年起,张丽云的农场陆续流转承包了缙阳、七蒲等村土地310亩。“过去,这些田地分散在各家各户,利用率低,如今,通过规模化种植辣椒、甘薯和水稻,统一选用优质品种,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益显著提升。”张丽云说,“今年我们种植170多亩水稻,水稻收好后打算接着种大蓟。这种轮作,每年还能带动十多名农户,通过务工增收。” 七蒲村种粮大户张景峰也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政府不仅整合零散土地,还修建排洪沟和田间道路,种粮条件大为改善。”张景峰表示。 据统计,去年以来,管阳镇成功复垦撂荒地770余亩,累计流转土地超1000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为鼓励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管阳镇通过“粮十条”扶持政策,对种粮大户、撂荒复垦、新技术示范等种植户给予补助。2024年,全镇发放相关补助153万余元,惠及农户数百户。“镇党委帮忙流转土地、落实政策,我们种粮的信心更足了。”张景峰说。 除了资金支持,当地组织农技人员和“土专家”上门服务,推广青草优19香、中浙优8号等优质稻种,帮助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在夯实“种植端”的同时,管阳镇积极发力“销售端”,保障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2023年,在镇党委牵头下,秀贝、钰阳、茶阳、七蒲四村联合成立福鼎市云中管阳农业专业合作社,借助“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每月为认购人提供特色农产品,实现供需两旺。 当地还引进专业直播团队,打造“村官”直播间,镇、村干部化身“带货主播”,将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截至目前,直播间已销售红米超50000公斤,帮助百余名村民增收。 荒田变良田,稻谷成“金谷”。在党建引领下,福鼎市管阳镇农业不仅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上也迈出坚实步伐,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据统计,2024年,当地粮食播种面积达21313亩、总产量7041吨,油料播种面积达534亩。“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正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闽东日报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夏岩缘 图片由福鼎市管阳镇政府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