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 东南网宁德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2025年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周宁推进会召开

2025-10-23 19:19:00  作者:潘月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东南网10月23日讯(本网记者 潘月容)10月23日,2025年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周宁推进会召开。来自福建省周宁县、屏南县、寿宁县、政和县,浙江省泰顺县、庆元县、景宁县等领导来宾及专家学者参加,进一步深化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和传播交流,提高“闽浙木拱廊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5年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周宁推进会现场。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据了解,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闽浙22座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以此为契机,2017年,两省四市七县组建中国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与申遗县市联盟,助力木拱廊桥申遗。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林文珍致辞。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闽浙两省地缘相近、文脉相通,木拱廊桥更是共有的文化瑰宝,联合保护、携手申遗,是两省的共识,更是行动。”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林文珍说。 

各县就廊桥申遗工作发言。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从木拱廊桥申遗寿宁县推进会,到庆元县推进会,再到今日周宁县的推进会,既是对木拱廊桥保护与传承阶段性成果的检验,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回望”,也是联合申遗工作的“再出发”。

轮值县交接仪式。林子杰 摄

会上,来自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交大木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等专家学者,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丰富经验,为申遗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两省七县代表就木拱廊桥保护与申遗工作取得的经验成效进行交流,探讨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闽浙两地在木拱廊桥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绩。2024年12月,闽浙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首例转列项目,标志着千年技艺从“濒危”走向“复兴”;2024年,闽浙木拱廊桥再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标志着申遗进程迈入新阶段。

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霍立昀致辞。林榕生 摄

“在闽东,52座木拱廊桥将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的技艺基因延续至今,是闽东灿烂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宁德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霍立昀表示,宁德将进一步通过法治化、制度化、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化等多种手段,立体打造廊桥保护系统,让文化遗产留下来、活起来。

周宁县境内木拱廊桥——登龙桥。东南网记者 潘月容 摄

周宁作为闽浙地区木拱廊桥保存最完整、文化价值最突出的县份之一,境内现存古廊桥11座,数量位居宁德市第三,其中7座为木拱廊桥。禾溪三仙桥、八蒲登龙桥、礼门后垄桥等一座座造型优美的廊桥,静卧于周宁的青山碧水之间,它们不仅是先民跨越溪涧的智慧结晶,更是承载乡愁记忆、延续地域文脉的“活化石”。

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蓝杰英致辞。林榕生 摄

周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蓝杰英表示,我们将积极推动廊桥文化与茶旅融合,打造“廊桥下的茶会”等文旅IP,让廊桥成为赋能乡村振兴、润泽百姓生活的文化纽带。

此外,推进会现场还举行闽浙木拱廊桥联盟申遗轮值县交接仪式,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成为下一任轮值县。

更多>>宁德要闻
更多>>民生要闻
更多>>新闻图片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