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09:28:00 作者:龚键荣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
|
前不久,一场特别的银耳栽培关键技术成果观摩会在古田县大桥镇沂洋村举行。观摩的对象不是在地球上培育的普通银耳品种,而是太空诱变银耳新品种“HT108”。 “HT108”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神奇旅程?2023年5月30日,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出发菌株“古田银耳Tr21”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在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太空特殊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太空银耳菌株应运而生。 航天育种作为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农业科技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然而,菌株要冠以太空之名,不仅仅是到太空“兜一圈”这么简单。 历经一年多时间,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院长孙淑静领衔的研究团队对遨游太空的菌株进行活化、初筛、复筛及分子鉴定后,最终才确定其为新菌株,定名“HT108”。“HT”即“航天”的拼音缩写。 从实际测产情况看,“HT108”子实体呈淡黄色,朵形圆整紧致、耳片厚实且内卷。对照“古田银耳Tr21”,“HT108”鲜品的总黄酮、总多酚、粗多糖含量分别提高60%、55.6%、13.7%,干品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 今年3月13日,“HT108”以全票在古田顺利通过由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组织的食用菌专业组专家鉴定,成为福建首个食用菌航天育种新品种。专家组鉴定意见指出,“HT108”性状优异,适宜工厂化袋式栽培。 从实验室到大规模推广,银耳新菌株好不好,也得通过种植户的检验。大桥镇菇农王锦富参与了“HT108”的试种。他发现,新菌株的适应性非常强,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像普通品种那么苛刻。按照配套的栽培关键技术强化管理,出耳率比普通品种足足提高了30%。 在“HT108”与配套栽培关键技术成果观摩会上,古田食用菌企业对“HT108”表现出浓厚兴趣。古田县建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祥说:“新菌株品质优良,为生产深加工制品提供了更好的银耳品种。我们已经与研发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希望尽快将‘HT108’推向市场。” 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志龙见证了“HT108”的选育过程。他认为,“太空菌株”选育方式打破了传统野生驯化和杂交育种的局限,标志着银耳育种取得新突破,对加快我省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不懈探索,通过加强校地合作,实施科技引领项目,不断强化食用菌新品种开发、新技术引进和栽培管理能力。 2024年,古田食用菌总产量达94.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280亿元,“古田银耳”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食用菌耳类区域品牌价值榜首位。全县已形成50%涉农贷款用于食用菌产业、60%农民收入来自食用菌产业、70%农业人口从事食用菌产业、80%农业产值源于食用菌产业、银耳产量占全国90%以上的“56789”发展格局。(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